首页 产经 正文

场景创新,双向赋能,广湛联合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

2025-09-23 16:45 中国发展网 胡钊 记者皮泽红

摘要:目前,湛江市围绕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式网箱、养殖工船等开展全面探索。

中国发展网讯  胡钊  记者皮泽红报道   近年来,国家、省高度重视应用场景创新相关工作。《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印发的《广东省加快应用场景创新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行动方案》提出,要围绕海洋经济等20个领域开展应用场景创新。广湛园作为广州-湛江对口帮扶协作和产业合作关键平台,联合长城战略咨询等专业机构,积极谋划应用场景创新工作,围绕两市协作效应最强的海洋经济领域,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应用场景为纽带,推动对口帮扶向双向赋能升级的有效路径。

海洋牧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湛江视察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上牧场。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力支持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围绕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推进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着力推动海洋牧场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耕海牧渔丰实粤海粮仓,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根据林鸣院士等专家研究,未来全球渔业产量还需要增加约2.7亿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水产品养殖产量6060.03万吨,占全球约55%。以此测算,未来中国水产增量将达到1.485亿吨,而从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来看,我国淡水养殖和近海养殖都已经饱和,甚至在减少,因此增量只能通过深远海的海洋牧场来实现。根据长城战略咨询研究,如果在增加的1.485亿吨的增量中,按1亿吨用来养鱼,那么以目前湛江养殖产量最大的金鲳鱼出水价30元/公斤测算,新增水产品产值规模将达3万亿元。同时,即便按照简单的带动比例1:1测算,现代化海洋牧场也将带动种苗、装备、饲料、精深加工、存储、销售、休闲渔业等众多产业链环节,形成6万亿级的大产业。此外,海洋牧场通过为深远海人工智能、海洋科技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验证平台,还将孵化带动更多海洋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未来潜力巨大!

湛江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洋牧场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湛江市三面临海,地处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港口城市。湛江共有海洋面积2.1万平方公里,大小岛屿102个,海岸线总长2023.6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243.7公里,占全省的30.2%、全国的6.9%,岛岸线长799.9公里,占全省岛岸线的32.3%。湛江拥有负10米等深线以外的海域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城海相融的城市格局,是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之一。2024年,湛江渔业总产量131.6万吨,占全省14%;渔业产值294.04亿元,增长4.00%,约占全省14%;总产量、总产值自1994年建立渔业统计以来连续30年居全省首位。湛江被赋予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北部湾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等定位,被列为“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得了“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对虾之都”、“中国金錩鱼之都”、“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生物)”等称号。

目前,湛江市围绕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式网箱、养殖工船等开展全面探索。2024年,湛江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3367个,占全省55%,总养殖水体1085万立方米;拥有六个桁架式平台,总养殖水体25.5万立方米,以及一艘养殖工船。其中,“恒燚1号”是半潜锚泊桁架式智能养殖平台,也是目前广东规模最大的海上养殖装备。“湛农1号”是广东首台且规模最大的座底式桁架可升降智能养殖平台。“海塔一号”是1型深远海养殖网箱试验平台,作为全球首例全潜悬浮定深高抗台养殖平台,设计养殖水体约8万立方米,适用于南海离岸20-300公里海域。

广州海洋科技、人才、资本实力雄厚,通过场景创新将加速走向深远海

广州一直是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的战略重地,拥有7位海洋领域的两院院士,18所涉海高校,32个海洋类实验室,54家涉海科研机构。除海域狭小不适合海水养殖外,广州在海洋牧场其他环节都有较强的基础和实力。种苗饲料方面,拥有全省70%以上的农业科研院所和90%以上的农业专业人才,已建成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水产良种场,拥有海大集团等全国知名的水产种苗和饲料龙头企业。养殖装备方面,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大、最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制造中心,聚集了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海工装备技术研发设计单位,拥有广船国际、黄埔文冲、英辉南方造船等40多家重点船舶企业。加工流通方面,拥有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港、信息港和完整的水产加工与流通产业链条,广州黄沙水产市场是全国三大鲜活水产批发市场之一,南沙“蓝色渔港”具备年加工3.5万吨水产品的智能分拣与预制菜生产能力,广州港南沙冷链物流分拨基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临港冷链仓库群及综合性冷链物流分拨基地。

2023年,广东省提出支持广州对口帮扶协作湛江共建打造市级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广州湛江两市签署共建协议,明确广州市-湛江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广湛园)与奋勇高新区融合发展,由广州主导园区规划建设与招商。广湛园位于湛江西南部、雷州半岛中部,总规划面积50.16平方公里,周边有大量海洋牧场项目布局,距离湛江吴川国际机场、高铁湛江西站、世界级40万吨级深水航道港口(宝满港区)、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等均在一小时车程范围内。

广州、湛江联合开展应用场景创新,通过挖掘、发布湛江海洋经济应用场景项目,开展系列对接活动,充分发挥湛江海域辽阔、海洋渔业全国领先优势和广州海洋科技、人才、资本雄厚的优势,为广州乃至全国的海洋创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在湛江验证应用和迭代升级提供机会,既能够为湛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更多新成果、对接更多新企业,也能有效推动广州海洋装备、海洋生物等海洋新技术加快转化与产业化,从而有力推动广湛对口帮扶进入互助互利、创新协同、双向赋能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依托广湛园,提供从种苗到深加工全环节服务,支撑雷州半岛东西两侧大量海洋牧场运行,一方面,在湛江本地海域试验验证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除了能够在湛江全面推广应用,还能够在全省、南海区域,甚至在全国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湛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处,广湛园是广东省唯一东盟产业园、湛江临港经济区主要支撑极,在支撑雷州半岛东西两侧大量海洋牧场运行的同时,也是联动大西南、对接东盟的陆海联运枢纽,是广东参与东盟合作的重要门户。凭借北部湾自然环境与东盟沿海地区的相似性,在湛江本地海域试验验证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可直接复制推广至东盟国家,进一步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形成海洋场景创新的对外开放示范效应。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