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节能宣传周|智能与低碳重塑水处理新范式——走进中节能国祯污水处理厂
摘要: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的“碳路”先锋,中节能国祯正将低碳化、智能化技术转化为可复制的行业标准,并牵头编制了团体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营服务“排行榜”评价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水处理行业低碳运营管理的升级。
作为水务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中节能国祯在该领域深耕细作超过20年。公司以市政污水、村镇污水、工业污水以及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市场拓展的主要方向,并依托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成功打造了一系列绿色低碳的智慧水务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有效提升了水质,还为当地环境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中节能国祯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水处理过程的精准控制和高效管理,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无论是小仓房净水厂还是胡大郢净水厂,均彰显了公司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卓越成就,充分展现了企业在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的坚定实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结合合肥市自然水系分布特点,按河流流域将合肥市市中心城区污水划分为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三大流域。截止2023年底已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17座,规模273.5万吨/日;在建(扩建)3座,规模46万吨/日;拟建5座规模51万吨/日;预计到“十四五”末,城区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到319.5万吨/日。
运用科技力量 塑造行业标准
走进日处理规模达40万吨的合肥小仓房净水厂——这座目前安徽省体量最大的净水厂,仿佛置身于一个“智慧水务大脑”。在这里,尖端技术与环保理念完美融合。厂区采用的人工智能水务系统,将数据监控平台、曝气智能控制、回流智能调控等关键模块编织成一张覆盖“工艺全流程、监测全断面、参数全维度”的智能化网络。在线预警算法宛如全天候的“环保哨兵”,精准地识别出水质超标、数据异常等问题,实现了从预警提醒到运维存档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显著提升了水厂的应急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
智能巡检系统则如同不知疲倦的“技术专家”,通过自动化分析将工艺调控精度提升了30%以上,大幅降低了人工干预的需求,为污水处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技术标杆,引领着行业向更加智能、低碳的未来迈进。
再将视线从小仓房净水厂的数智化运行移到绿色能源版图上,一幅清洁低碳的新图景徐徐展开——1.8兆瓦光伏电站如蓝色绸缎铺展在厂区上空,在阳光照耀下,源源不断释放出绿色动能。每年200万度的清洁电力不仅满足厂区绿色用电需求,更以“污水厂+光伏”的创新模式,将污水处理设施向“碳减排枢纽”升级。这种“资源循环+绿色低碳”的路径,使厂区每年的碳减排效果相当于种植冷杉树11万棵,以实打实的生态效益诠释绿色发展的时代内涵,成为污水处理行业向“双碳”目标冲刺的标杆案例。
将注意力从对小仓房净水厂的智能化运营转移到绿色能源布局上,一幅洁净低碳的景象逐渐显现——1.8兆瓦的光伏电站如同蓝色绸缎铺展在厂区上空,持续不断地释放出绿色动能。每年200万度的清洁电力不仅满足了厂区的绿色用电需求,还通过“污水厂+光伏”的创新模式,将污水处理设施转变为“碳减排枢纽”。这种“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使得厂区每年的碳减排效果等同于种植11万棵冷杉树,以实际的生态效益阐释了绿色发展的时代意义,成为污水处理行业向“双碳”目标迈进的示范案例。
在精细化管理层面,小仓房净水厂还围绕工艺控制与节能降耗实施16项大型技术改造,通过精准调控工艺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前提下,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同时,依托电力监测系统动态优化厂区供配电网络,结合工艺单元能耗深度分析,形成精细化能源管理方案,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与资源高效利用。这一系列举措既提升了运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也为行业节能降耗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经验。
立体布局,地下治污地上生绿
在合肥胡大郢体育公园,草木葱郁、绿树成荫,每日前来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而在公园之下,藏着一座日处理量10万吨的全地埋式污水厂——胡大郢净水厂。这种地下两层的立体布局,相比传统污水处理厂节约了近67%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释放出宝贵的空间红利。
全地埋设计由于温差小,有利于生物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不仅将污水处理构筑物全部隐藏于地下,更通过密闭空间对设备噪声进行收集处理,对臭气实施100%集中净化,打破了“污水处理厂=脏臭源”的固有认知。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座绿色工厂已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作为合肥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胡大郢净水厂每年举办超过20场“节水课堂进校园”活动,把“一滴污水的低碳之旅”故事送进十余所中小学。孩子们通过乐高模型模拟污水处理流程,在寓教于乐中种下绿色发展的种子。
在胡大郢净水厂“国企开放日”活动中,孩子们戴着安全帽穿越地下处理车间,直观见证污水处理的“碳足迹消弭”过程,一步步探索着这个神奇的地下世界。“国企开放日”活动,不仅让他们了解了污水处理的奥秘,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绿色发展的种子。“污水变清水的旅程,也是碳减排的旅程。”从格栅除污到生物反应池,再到沉淀池和消毒池,每一步都充满了新奇与惊喜。孩子们亲眼目睹了浑浊的污水如何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最终变得清澈透明,重新回归自然水体。
从地下到地上,从治理到教育,胡大郢净水厂以创新的立体布局、先进的环保技术、生动的科普实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它不仅是环巢湖生态保护的一张“活名片”,更是新时代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在这片曾经可能被视为“边缘地带”的土地上,正在上演一场关于绿色转型、空间重构与生态文明的时代叙事。
小仓房净水厂的光伏矩阵犹如“碳减排勋章”般闪耀,胡大郢净水厂的地下空间书写着“土地低碳经济学”的篇章,智能化管控系统编织出一张“数字减碳网络”。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的“碳路”先锋,中节能国祯正将低碳化、智能化技术转化为可复制的行业标准,并牵头编制了团体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营服务“排行榜”评价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水处理行业低碳运营管理的升级。当绿色工厂的实践与全国低碳日的号召同步共振时,中节能国祯正以“绿动未来”的使命感,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环保基石。(邢晓倩)
来源: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孟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