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数说浙江“十三五”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2021-02-19 17:43 中国发展网

摘要:全面实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有序有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质量显著增强,医疗能力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扩面提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孙弋弋

“十三五”时期,浙江省全面实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有序有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质量显著增强,医疗能力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扩面提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十三五”时期,浙江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19年,全省总教育经费(地方)2734亿元,比2015年增长55.6%,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增长55.1%。2016-2019年,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教育基本现代化标准县(市、区)比例由2015年30.0%提高到2019年81.3%。

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持续提升。积极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全省县级校际差异系数在0.3以内,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基本实现校校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率98.0%,比2015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义务教育生师比由2015年16.0提高到2019年的15.3,平均事业性经费城乡比例由1:0.97提高到1∶0.99。积极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地区倾斜,截至2020年底,完成中小学“薄改工程”投资总额约19.6亿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成效明显,实现所有县(市、区)参与结对帮扶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受援结对两个全覆盖,全省共有3000余所、1600余对城乡学校参与结对帮扶。

优质教育公平化水平全面提高。采取名校集团化、城乡教育共同体等形式,支持优质中小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和新办学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差距;实行就近入学“零择校”政策,公办、民办中小学校同步招生,持续推进优质教育公平化。学前教育普惠提升,2019年,改扩建农村普惠性幼儿园138所;等级幼儿园覆盖率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为98.6%、91.4%,比2015年提高5.4和12.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学前3年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普及率和适龄残疾人接受15年教育比率分别为99.1%、84.7%,比2015年提高0.7、1.9个百分点。义务教育中小学随迁子女在校生153.5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115.2万人,占比75.1%。

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浙江全省普通高等学校109所,其中大学18所,比2015年增加3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107.5万人,比2015年增加46.7万人,增长76.6%。博士生和研究生数分别为1.5、7.7万人,比2015年增长36.9%和47.2%。全省平均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由2015年190.4人上升至199.5人,增加9.1人。2020年,全省普通高考录取率超过9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2.4%,比2015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共有7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省属高校55个),比2015年增加43个学科,高等教育地区竞争力提升到全国第8位。

成人教育终身化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全省独立设置成人高校9所,比2015年增加1所,另有74所普通高校举办成人学历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27.5万人,毕业生11.8万人,比2015年分别增加1.1和2.4万人。普通高校网络本专科在校生4.6万人,比2015年增加2.5万人。推进以职工转岗、农民转业为重点的职业培训,2019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5614所,比2015年增加1495所;注册学员494.5万人次,结业人员574.6万人次,分别增加220.0和282.8万人次;就业培训中心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1.7万人,70.6万人获得各类培训证书。老年教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20年新建105所老年大学(学堂)、新增老年学位68.9万个。

健康浙江建设全面推进,卫生事业成就卓著

“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高水平健康浙江建设,实施“出生一件事”领跑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浙江省人均期望寿命达79.2岁,比2015年增加0.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5年的18.25%提高到33.08%;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4.0/10万和2.0‰,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或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2019年,财政医疗卫生经费736.6亿元,比2015年增长51.7%;卫生费用筹资总额3340.5亿元,人均5881.3元,比2015年分别增加1090.3亿元、1818.8元,分别增长48.5%和44.8%。卫生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全省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4万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374家,比2015年分别增加2987个和325家,增长9.6%、31.0%;医疗机构床位数35.0万张,比2015年增加7.8万张,增长28.6%;卫生人员由2015年49.1万人增加到2019年62.8万人,增长27.9%。按户籍人口计算,每千人医生、护士和床位数分别为4.08人、4.36人和6.95张,比2015年分别增加0.84人、1.08人和1.36张。全省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市)级医院3.2万个和611个,比2015年分别增长9.3%、22.4%。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全覆盖”和“20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建成。

智慧医疗打开新局面。积极推动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转型,浙江成为全国第一批实现省内健康信息三级平台全部联通的5个省份之一,是全国首批“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示范省。2019年,全省预约诊疗服务平台预约请求量1087万人次,预约成功量734万人次,比2015年分别增长62.1%、52.1%;新接入医院351家,增长22倍,新增注册用户212万人。互联网医院平台上线运行,接入医院近300家,在线问诊、复诊、开具线上处方300多万人次;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共享1808万条,医生诊间调阅、群众自助查询65万次,减少重复检查检验8.8万次。门诊和病区智慧结算率分别达78.9%、71.2%,“医后付”“刷脸就医”和电子发票推广医院覆盖面分别达76.7%、92.2%和78.3%。大力推进“健康医保卡”提供从挂号、诊疗、取药、报告查询到移动支付的医疗医保全流程服务,申领用户超过100万人。

公共卫生能力迈上新台阶。实施“医学高峰”计划,提升卫生健康硬核实力,是第一批委省签约共建省份之一,建成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7个。2019年,在全国首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3家医院获得最高A++等级,占全国A++总数的25%,数量与上海相同,仅次于北京。全国百强学科数从2015年的153个增加至212个,51个专科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综合救治能力进入国内第一方阵,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现“零发生”。一项科研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零突破”。每万人公共卫生人员(户籍)7.15人,比2015年增加1.2人。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0.0万例,报告发病率175.0/10万,比2015年下降18.2/10万,结核病防治提前完成国家三年行动计划,职业病防治率居全国前列。

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全省县级以上公立中医类医院94家,其中,三级中医院36家,总量居全国前3。建成县域中医医共体55个,标准化中医馆1277家,国家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2个,重点研究室62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3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重点学科251个,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励59项。全省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近4万名,每千名常住人口中医师数达0.65人。编制全国首套《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成为第一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先后制定完善《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一版至第四版)》,中医药参与确诊病例治疗1244例,参与率为97.3%。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事业成效显现

“十三五”期间,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项目不断增加,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为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织密筑牢民生保障兜底网,建设“1+8+X”大救助体系,建成全国首个省域五级联动,各类社会救助业务全覆盖的大救助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申请“一证通办”。全省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5年农村570元(人/月)、城镇653元(人/月)提高到2020年城乡同标886元(人/月),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县域标准统一,位居全国省(区)第一。2019年,全省在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6.5万人,比2018年新增低保对象4.1万户、8.2万人,动态管理退出38万户、15万人。全年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金62.9亿元,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和中央和省财政投入补助资金分别为48.1和40.5亿元,比2015年增长45.8%和10倍。实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补贴约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约900万人次。

社会保障水平扩面提升。2020年,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8.4%、99.8%,参保人数达4355、5557万人,较2015年增加565、593万人,增长14.9%和12.0%。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562、2257万人,比2015年增加428、567万人,增长34.0%、28.6%。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慢性病保障制度,医保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252元,其中财政补助达到838元。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水平分别达到88.0%和68.0%。大病保险最低报销比例达到70.0%。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月人均最低标准由2015年的120元提高到2019年的155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2630元,比2015年增长14.6%。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实行动态调整机制,福利机构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月平均补助标准分别从2016年1500元、1000元增加到2019年2060元、1650元。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全省共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30个、儿童福利机构34家、流浪儿童救救助保护中心72个。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分别为93.3%、96.4%,比2015年提高9.5和5.1个百分点;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4.5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3千名孤儿和6.1万多名困境儿童纳入政府保障体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强化源头治理,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从2016年的11.7万下降到2020年的6.8万。

社会养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19年,全省共有养老机构2283家,床位44.3万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占61.9%,与2015年比增加1014家、10.1万张,基本养老服务补贴享受率3.1%,提高0.5个百分点。累计建成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20个,占全省乡镇(街道)总数52.4%。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1.3万个城乡社区,占比53.7%,50%以上村实现老年人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2020年底,浙江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数55张,比2015年底增加6.4张,增长13.2%。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比率从2015年的38.9张增加到2020年的53张。

体育强省建设持续推进,体育事业成绩斐然

“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体育强省建设有序推进,群众体育呈现新气象,竞技体育得到新提升,体育产业实现新进步,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取得可喜成绩。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制定出台全国首个《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建设规范》地方标准,率先在全国启动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和省域闭环的“环浙步道”建设,“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实现市、县(市、区)全覆盖。2020年,全省共建成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087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798个,游泳池(含拆装式游泳池)532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5560个,百姓健身房1015个,社会足球场地1013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015年的1.6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2.4平方米,实现“15分钟健身圈”便民体育设施全覆盖。每万人体育类社会组织达到2.55个,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由2015年的35.8%升至42.0%,国民体质合格率93.5%,比2015年提高3.1个百分点。

竞技体育成绩辉煌。“十三五”期间,浙江省运动员共获得42个世界冠军、61个亚洲冠军、375个全国冠军(一类比赛)。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获53金34银38铜,创历史最好成绩(金牌榜第22位、奖牌榜第33位);印尼雅加达亚运会上获24金18银88铜,位居全国第二,创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第十届全国残运会中斩获137.5金104.5银46铜,打破7项世界纪录和17项全国纪录,取得金牌数、总奖牌数“双第一”。创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8个,省级各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0个、训练基地30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60个,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579所(其中国家级875所)。共有国家队集训运动员101人,15人获得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

体育产业量质齐升。2016-2019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年均增长率12.7%和13.1%。2019年,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845.5亿元,占GDP比重为1.35%,高于全国0.21个百分点。全省有22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其中国家级9个,位居全国第一。A股上市体育企业4家,位居全国前列。温州中体冰雪城等4个体育服务综合体项目入选国家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第一。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3个,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运动休闲基地25个、示范基地34个。全年销量132.2亿元,筹集公益金37.2亿元,列全国第四位。

“十三五”期间,浙江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社会事业建设交出一份亮丽答卷。展望“十四五”,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按照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理念方法,强化数字赋能、改革助力,推动理念、手段、方法、机制迭代更新,开启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助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

(注:本文中部分2020年数据是预估数。)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