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供暖季灵魂三问:煤炭供应够用吗?电力供应够用吗?温暖过冬能保障吗?

2021-10-28 09:2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煤炭消费 煤炭供应 温暖过冬 电力供应

摘要:我国处于传统的煤炭消费淡季,煤价的表现却是“淡季不淡”。再加上冬季的煤炭消费旺季时间很长,补库的时间却很短(只有9~10月),煤价更是难以抑制。将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表明相关部门对取暖煤供给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郭丁源

近期,多地电力短缺以及煤炭价格持续走高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北方陆续进入供暖季,供热煤炭和供电煤炭高峰叠加,公众对煤炭不够用或价格过高用不起产生了担忧。

其实,我国煤炭总量足够,经过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产业结构更加健康,紧平衡下可以满足国内所需。与之相对应,发电所需的电煤总量也是足够的。那么,所谓“近期多地限电”“缺煤限电”的说法又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煤炭:2020年我国产量全球占比高达51%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显示,我国共有煤炭资源总量5.9万亿吨,圈定预测区2880个,面积近45万平方千米,预测资源量3.88万亿吨。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20年世界能源统计评论》,中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总量位居世界第四。我国煤田分布也很广,主要集中在华北,约占全国总储量的60%。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是全球重要的煤炭出口国。

从总量上看,我国的煤炭生产基本保持了稳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为38.4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有两大省份的煤炭产量超过10亿吨,分别是:山西省(10.6亿吨,增长8.2%)、内蒙古自治区(约10.01亿吨)。今年上半年,我国共生产原煤19.5亿吨,同比增长6.4%。

与我国经济较早复苏态势不同,全球煤炭产量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需求下滑出现了减产。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2020年全球煤炭产量约为74.38亿吨,同比缩减6.5%。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我国煤炭产量为38.4亿吨,全球占比高达51%,已经超过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我国共进口煤炭3.04亿吨,同比增长1.5%,创下了2014年以来的新高,稳居全球煤炭的最大进口国地位。

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炭储量非常大,但是我们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耗国家。2009年,我国从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我国的煤炭产量如此之大,为什么还需要大量进口?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取决于诸多因素。

首先,煤的作用非常广泛,是冶金、化工、交通运输和电气工业等部门的重要原料和动力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占比长期高达70%以上。而且,与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相比,煤炭发电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在能源需求高峰时期,燃煤发电能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这是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暂时不能替代的。这就注定了我国对煤炭的需求和消费是巨大的。

其次,我国是全球发电量最大的国家,最近几年的发电量都超过了全球发电总量的1/4。2020年我国总发电量为7.62万亿千瓦时,其中近65%来自于煤电。如果说电力是工业的“血液”,那煤炭就是电力的“粮食”。仅仅是我国的火力发电量,就已经远超美国的总发电量。如此巨大的电力需求,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对煤炭的需求量无疑非常庞大。

另外,我国煤炭主产地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省(自治区),而经济发达且对能源需求度高的经济大省却分布在沿海地区。由于海运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很多地方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选择通过海运从国外进口大量煤炭。

电力:多种能源协同发力多发满发

今年以来,电力需求持续强劲。从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60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比2019年同期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5.7%。9月份,全国发电量为67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其中,火电同比增长5.7%,水电下降0.3%。从用电看,1~9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8.9%、12.3%、20.7%和7%。分地区看,全国16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3%,其中西藏、湖北、浙江、江西、青海、福建、陕西、广东、四川、宁夏10个省(区)增速超过15%。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

7月14日,全国发电量达到271.87亿千瓦时,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1.92亿千瓦,均创历史新高。“这是高温天气下的特殊用电状态。”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忠民认为,每年夏季气温比较高,从工业生产到居民消费用电都会相对提高。加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稳步恢复态势,工业生产恢复比较好,煤炭消耗较去年同期要高一些属于正常现象。

事实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持续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为保障迎峰度夏高峰用煤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即使在7月15日全国统调电厂耗煤达到747万吨的历史峰值时,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发生缺煤停机情况,电厂库存依然维持在合理水平。综合来看,多种能源协同发力多发满发,在一次能源、来水和风光资源较为理想的情况下,预计最大可满足日用电需求超275亿千瓦时,高峰期电力等能源需求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在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煤炭可能会发生季节性周期性短缺,因为国内电力主要依赖火力发电。可以说,一些地方出现的“限电”根源在于煤炭,但“限电”不会延续。

李忠民表示,受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用煤需求旺盛、用煤有所增长的影响,今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走高。今年上半年,我国生产原煤19.5亿吨,同比增长6.4%,从总量上看,我国的煤炭生产基本保持了稳定。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在持续淘汰落后低效煤炭产能的同时,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其中主要包括,组织大型煤矿核增产能、支持露天煤矿接续用地等,全力保障今冬明春采暖季煤炭的安全稳定供应。与此同时,李忠民也表示,10月份后,随着南方天气转凉,空调等制冷电器用电下降,煤炭市场供需紧张局势将趋于缓解。伴随着能源结构调整,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持续增长,煤炭后期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动力。

为保证煤炭供应,今年以来,我国加紧推进在建煤矿投产,新投产煤矿(含联合试运转)实现产能增加约1亿吨/年。同时,明确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新疆5省(自治区)15座联合试运转到期煤矿办理延期手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产增供,有效稳定煤炭产能4000万吨/年。据不完全统计,自8月份起,我国已有约1.2亿吨煤炭产能被陆续释放。

在10月13日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今冬明春能源供应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我们也能够统筹兼顾实现既定目标。”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今年10月以来,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已有所缓解。10月11日,全国日发电量207亿千瓦时,当月累计发电量达22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截至目前,今年累计发电量达627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

对取暖煤供给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

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采暖和供电用煤必须确保供给到位,不能“拖后腿”。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要求,发电供热企业和煤炭企业在今年已签订中长期合同的基础上,再签订一批中长期合同,将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9月25日,东北地区发电采暖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集中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东北发电采暖用煤首次实现中长期合同全覆盖,累计签约合同量达680万吨。

发电企业和供热采暖企业所购买的煤炭,主要分为“长协煤”和“市场煤”两种。对发电供热用煤进行100%全面保障,就需要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购销合同,也就是购买“长协煤”。目前,“长协煤”采取“基准价+浮动价”的价格机制。基准价相对稳定,浮动价则参考市场价格进行波动。“浮动价”就是企业参照市场形势的变化,适当有所浮动。一般来说,上浮动价格就是在参考市场价格波动的基础上打个折,这样就能把整体价格平抑下来。

当前,我国处于传统的煤炭消费淡季,煤价的表现却是“淡季不淡”。再加上冬季的煤炭消费旺季时间很长,补库的时间却很短(只有9~10月),煤价更是难以抑制。将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表明相关部门对取暖煤供给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发电供热企业和煤炭企业在今年已签订中长期合同基础上,再签订一批中长期合同,将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这项举措既坚守民生用煤底线,又充分发挥煤炭中长期合同保供稳价的‘压舱石’作用,有效降低社会用煤成本。”

东北发电采暖用煤首次实现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其他地区的“中长协”也在逐渐推广当中。而已经签订的煤炭中长期合同也在不断履约执行到位。根据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的数据,截至目前,2021年全国煤炭中长期合同整体执行率超过90%。

随着降温天气接连出现,东北地区逐渐进入供暖季。在煤炭供应紧张的现状下,铁路部门运力全开,加大发电供暖用煤上下游企业对接力度,保证东北地区冬季发电供暖煤炭供应。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货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与15家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加强运力保障,确保电煤运输高效顺畅。管内电厂库存可耗天数已由月初的13天提升至18天。10月1~17日,沈阳局集团公司已装运发电供暖用煤6.7万车450万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煤炭紧张的现状。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