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速度与质量并重,软件共硬件齐发

2021-12-09 09:3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北京城市副中心

摘要: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力推行绿色建筑,促进建筑全生命周期减排增效,新建民用建筑达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本报记者 | 成静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软硬件并重,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对北京城市副中心进行了实地探访,了解发展的进度以及背后的故事。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的“运河之舟”博物馆。成静/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的“运河之舟”博物馆。成静/摄

市民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活力汇打羽毛球。成静/摄 

市民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活力汇打羽毛球。成静/摄

以绿色为底色

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南门西侧有一栋黄色和灰色相间的小楼,这里就是城市绿心活力汇项目,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的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综合体。明亮的场馆内,人们正在进行羽毛球、网球、篮球等体育运动。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这里和朋友打羽毛球的市民李女士。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就住在通州区,每个星期会和朋友一起来这里打球,从家开车过来差不多20分钟。“其实我家附近也有运动场。一次偶然的机会,跟朋友来这里打了一次,就感觉非常好。这里场馆很高,采光很好,灯光柔和不刺眼。在这里打球非常享受,所以虽然稍微远点也愿意来。”

北投体育公司总经理助理高源鸣告诉记者,城市绿心活力汇项目是以东亚铝业厂区保留建筑为基础着力打造的,设置了多样化的室内体育运动场地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该项目保留了东亚铝业原有大厂房的高空间、大跨度,并进行了设计处理,更加凸显其工业风格的同时,确保老建筑在功能上、结构安全上、绿色环保上符合新时代的要求。”高源鸣指着体育场馆的内部告诉记者,场馆在采光和取暖方面最大限度使用了低碳环保设备,顶部设计了自然光带,使场馆内的采光非常好。另外,场馆内架设的是专业的防眩光体育照明设施,而且都排列在两侧,让在这里运动的人感觉很舒适。地面采用的是专业运动木地板和运动丙烯酸地面,效果非常好。

记者看到,在场馆顶部,还保留有一个巨大的红色起重机臂,使项目在现代化的同时保留了淡淡的怀旧记忆。

“目前,东亚铝业老厂房已经华丽变身,成为副中心全民健身的网红打卡地。从今年6月份开馆到现在,我们已经接待了4万多人次,承接了10多场比赛。”高源鸣说。

可以说,绿色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底色。《意见》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目标是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成果展上,记者看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绿意盎然”。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力推行绿色建筑,促进建筑全生命周期减排增效,新建民用建筑达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自2018年起,北京城市副中心共有21个项目、总建筑规模约294.8万平方米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力争“十四五”时期新增100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和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经实现了“地源热泵+光伏发电”全覆盖,一座绿色城市正在北京的东部慢慢崛起。

三大建筑雏形已现

一台文化盛筵准备开席

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并称“三大建筑”,位于城市绿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闲组团,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见》指出,要加快副中心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支持城市副中心创建文化、旅游、商务融合发展示范区。其中特别提到,要高标准完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运河文化资源跨区域共享,着力打造文化精品,支持举办大型文艺演出、优秀舞台艺术展演、文化展陈展示等文化活动。

据了解,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于2019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占地约70公顷,总建筑规模约60万平方米。

在三大建筑工地,记者看到,尽管12月天气寒风瑟瑟,可是,三大建筑的工地却依然热火朝天,三大建筑均已初步成型,外立面正在铺设。

大运河博物馆又名“运河之舟”,其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5米。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告诉记者,该项目定位为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千年运河文脉的传播中心、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为参观者带来文化熏陶与情感共鸣,进一步满足市民的文化学习需求。

据陈宏达介绍,该博物馆采用了最新的隔震技术,在钢筋混凝土中铺设了很多隔震支架。“如果真的发生地震,展品会和楼一起动,因此,这个博物馆防8级以上的地震没有问题。”

稍远处的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其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赤印”和银杏树叶片,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少儿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开架阅览区、立体书库、报告厅等功能分区,日接待能力为5000~8000人次。“该项目定位为现代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将森林景观与图书阅览区融为一体,形成极具亲和力的公共开放空间,努力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放松的阅览环境,进一步增进了图书阅览的人文体验。”陈宏达说。

而城市副中心剧院又名“文化粮仓”,其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建筑面积约12.53万平方米,高度为49.5米,包括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院及室外剧场,总座位数约5500个。据陈宏达介绍,该项目集演艺演出、艺术创作、文化教育、现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对标世界级一流剧院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将满足各类世界级演出要求,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视野和感官体验。“这个剧院的面积只有国家大剧院的一半,但是座位数却基本持平。而且,我们的舞台尺寸和规模都和国家大剧院一样,剧目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完毕可以直接转场到这里演出。”

据陈宏达介绍,除了三大建筑本身,如火如荼在建的还有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规模约30.4万平方米(含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约4.9万平方米),集购物消费、餐饮服务、文创交流、亲子娱乐、共享停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满足市民游客一站式购物服务需求。

“截至目前,博物馆、剧院、图书馆已分别于2021年4月20日、4月30日、6月8日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我们正全力推进三大建筑外立面工程,预计于2021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工程基本完工,2023年底前力争具备开放条件。”陈宏达告诉本报记者。

人大附中扎根副中心

不拼生源拼理念

2016年5月,北京人大附中的十几个人在校长刘小惠的带领下,集体乘坐中巴车,一路风尘仆仆驻扎进了塔吊林立、商砼翻滚、满目工地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从此,通州三中摇身一变成了人大附中,随之改变的还有扶摇直上的升学率和学生规模。

“2015年,这个学校考上一本的学生只有10个左右,而2016年高考本科升学率提升了10%,2017年高考一本线率提升了121%。2020年高考一本达线人数突破百人,比2016年提升近7倍。2020年中考位居通州区中考第一名。2021年本科升学率98.7%,一本人数是2016年的1192%。”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书记、执行校长徐良云骄傲地说。

人大附中入驻通州三中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动作:清理门口小吃摊,重新装修学生公寓、食堂,美化、绿化校园,规范、文明学生礼仪,引进、培养高质量人才,融合干部、教师团队,整合初高中课程资源,深入打造魅力课堂,坚持五育并举,减负提质增效,手拉手通州薄弱校,疏解副中心生源,熔铸中外友谊……教育质量实现了一年突破、两年升级、三年倍增、五年飞跃,赢得家长、社会和政府的高度赞誉。

“我们学校以‘爱和尊重’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传承人大附中‘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科学创新、追求卓越’精神,以刘小惠校长倡导的‘让孩子有一颗积极向上而善良的心灵,有一个充满智慧而灵活的头脑,有一个纯洁美好而高尚的灵魂’为教育目标,突出中华民族优质传统、中医药文化、体育、英语、教育戏剧和学科融合特色,重视爱国、劳动、健康、法治、安全、文明、美德教育。”徐良云介绍说,自人大附中承办以来,通州校区高考成绩逐年提升。学校被先后授予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青少年机器人教育基地校、北京市五星级健康示范校、2020年首批“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基地校,北京市“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2020年度“首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意见》提出,有序推进中心城区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在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合理布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人大附中入驻通州校区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未来,我们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创办适配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发展和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的大国首都作出贡献。”徐良云说。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