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补“内防反弹”短板弱项 在“急难愁盼”上下功夫

2022-04-28 13:5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家政服务业

摘要:总体来看,“十四五”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支持力度要明显大于“十三五”,且向疫情防控救治、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中医药振兴发展等群众期盼的重大工程倾斜。

本报记者 | 程晖

3月以来,新一轮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个省市蔓延,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疫情之下,身边的医院是否给力?老龄化叠加“三孩”政策,一老一小怎么办?在疫情导致的城市“停摆”下,首当其冲面临困境的家政、旅游等服务业如何突围?在“内防反弹”的新形势下中央预算内资金将作如何调整?一个个新问题亟待解决。

家政、旅游等生活服务业遭遇困境

前不久,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部级联席会议”的微信群里,一位家政从业者诉苦:“疫情对于上海家政服务业的冲击非常大。一家上海本地的家政企业订单2020年比2019年大幅度下降,2021年总体上回升,但在2022年3月开始的这一轮疫情中,企业受到了重创,家政服务行业的订单几乎跌到了冰点。”

“收到,我们关注。如何疫后快速复苏,我们一起想办法。”一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的干部在群里回复到。在此期间,社会司也快速对上海家政业进行了线上调研,听取了家政企业如何参与上海疫情防控与物资保供的建议等。

本报记者从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了解到,3月初,协会根据疫情特点,及时修订并在全市家政行业下发了《上海家政服务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指南(2022年版)》《上海家政服务行业关于进一步做好加强防疫、保障市场的通知》两个文件,提出了“保家政行业防疫安全、保家政刚性需求服务”的目标,细化了行业防疫工作要求。同时,严格明确一线家政服务员的五项举措。

“目前想要整个行业列入保供是有难度的。”在调研中,该位负责人建议,“一方面根据老百姓实际需求,可先争取满足刚需,如用户呼声较高的月嫂、家庭养老照护、家庭病患照护等;另一方面可将领跑者企业、上海家政20强企业等列入保供白名单,解决家政人员待岗无收入,生活将面临困境问题。”

新一轮疫情冲击下,旅游行业同样面临“大考”。

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4月3日当天,海南三亚进出港航班105班,旅客吞吐量7646人次;而2021年清明节同期数据显示,三亚进出港航班345架次,进出港旅客10.28万人次。四川九寨沟的数据更显悲观,清明节假日期间的游客接待量分别为1257人、1826人、376人,而目前每天游客接待量都只在百位数。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针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提出了3个方面43项具体政策措施,力度空前。为支持旅行社行业纾困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又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相关政策的通知》,提出符合相关要求,享受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的旅行社,可申请将暂退比例提高至100%,补足保证金期限延至2023年3月31日。

惠企纾困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在经济发展呈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各部门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企纾困措施。

比如,三亚市政府在稳定和促进就业方面,对符合条件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失业保险费,中小微企业的返还比例最高可达90%。在加大困难行业扶持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暂退质保金的比例最高达100%,对旅行社质保金保险实施财政补贴50%,给予旅行社50元/月/平方米的办公租金补贴,根据旅行社的规模给予每家不超过10万元的运营经费支持;对会展企业实际支付的培训费用进行全额补贴等。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介绍说:“今年2月中旬,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制定形成了上海市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和支持政策、服务业纾困政策汇编和申请指南等一系列配套政策,‘1+N’政策中,‘1’具有综合性,也是政策的集成,主要是立足当前疫情助企纾困。‘N’是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具有延展性,聚焦到行业领域特点。”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打好政策组合拳,充分发挥叠加效应。”阮青说。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等部门,多措并举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金融支持力度。针对上海市零售、餐饮、文旅、运输等行业企业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共同推动金融机构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鼓励金融机构提升首贷、信用贷款比例,利用应收账款、订单等信息向餐饮、零售等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无还本续贷。

从中央到地方的优惠政策,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因疫情造成的经营压力和成本负担。尤其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降低了很大一部分相对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

在群众“急难愁盼”上下功夫

本报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了解到,面对当前疫情持续散发多发的形势,我国保持和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总体来看,“十四五”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支持力度要明显大于“十三五”,且向疫情防控救治、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中医药振兴发展等群众期盼的重大工程倾斜。2022年将针对疫情防控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针对“外防输入”的紧迫需要,提升重点地区疫情防控能力。今年初,已安排两个批次医疗卫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33.8亿元,支持61个项目建设。其中,重点支持9个陆路边境地区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检测救治设备配备,筑牢边境口岸疫情防控救治的防线。同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及时完善工作预案,持续支持疫情防控能力建设。

第二,针对“内防反弹”的短板弱项,实施疫情防控救治相关重大工程。围绕防控、救治、救援,立体布局一系列重大工程。2021年,社会司已经安排中央投资88.44亿元,重点支持了省(区)、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建设,着力提升省级、人口大市疾控中心检测和应急处置快速响应、有效应对能力。2022年,社会司将继续支持疾控体系建设;启动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工程,在全国布局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积极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逐步覆盖到全国所有省份;同时,谋划推出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等重大工程,进一步织牢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我们会在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上下功夫。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说,“2022年仅社会司安排的社会民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就达到730亿元。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的建设,筑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控‘第一道防线’;支持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大力增加人民群众身边的好医院、好医生,着力减轻病人异地求医的负担。重点支持公办养老托育机构建设,创新性支持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普惠幼儿园、全民健身等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孩子的‘入园难’‘入园贵’,老人的安心养老服务何处寻、群众健身去哪里等难题。支持残疾人服务设施、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儿童福利院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优抚医院、光荣院等设施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兜牢社会底线。”

本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发挥好中央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注重以投资换机制,促进有关领域、有关区域形成整体性的制度设计和解决方案,统筹土地、规划、财税、融资等多项支持政策,实现“要素跟着项目走”。社会司将指导地方统筹用好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多种资金渠道,共同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