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2022年服贸会:抓住数字化这一最大机遇

2022-09-06 15:1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服贸会 服务贸易

摘要:经合组织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显示,在全球50个经济体中,2021年,我国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排名第九位,其中,对外资准入限制全球排名第四位。

本报记者 | 季晓莉

近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服务合作促发展绿色创新迎未来”。十年间,服贸会已成长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领先的盛会,与广交会、进博会一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三大标志性展会平台。

 2022年服贸会科技感十足,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图为中国海油在国家会议中心展出的国之重器“深海一号”的模型。“深海一号”大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它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先进国家行列。本报记者崔立勇/摄 

2022年服贸会科技感十足,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图为中国海油在国家会议中心展出的国之重器“深海一号”的模型。“深海一号”大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它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先进国家行列。本报记者崔立勇/摄

今年服贸会更加突出“双碳”主题,新设环境服务专题展,全面展示生态环保、绿色节能技术、新应用;更加突出数字科技新元素,在电信服务专题中设置了元宇宙体验馆;另外继续设置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健康卫生服务、供应链及商务服务等专题展,主动聚焦我国服务贸易面临的挑战。

今年服贸会共有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国家或总部名义设展办会,比上届增加13个。其中,阿联酋、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首次以国家名义设展。超过400家世界500强以及国际龙头企业线下参展,整体国际化率达到20.8%。

中国服务贸易成绩“亮眼”

十年来,中国累计进口服务超过4万亿美元,每年给全球贸易伙伴增加约1800万个就业岗位,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广阔稳定的市场。这十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4000多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超8000亿美元,年均增长6.1%,几乎是全球增速的两倍;服务贸易总额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进口额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服务贸易往来。《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2021》显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指数已从第20位升至第14位。如今,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步增强,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由以旅游、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充分利用丰富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服务项目转向信息服务、咨询、金融、文化、数字贸易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服务领域。十年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9.3%,占比提高了10.3%。其中,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金融服务分别增长5.8倍、3.2倍、2.1倍和1.6倍。离岸服务外包规模增长2.9倍,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就业1127万人。

目前,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脚步清晰可见:正式实施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启动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新增22个开放服务部门,提高37个服务部门的开放水平,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从15个扩展到28个。

中国已正式进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实质性谈判阶段。目前,商务部正在推动出台关于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发展政策措施,支持生物医药研发、集成电路测试、文化艺术品、文物鉴定服务等新兴保税业态的发展,拓展一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促进知识产权、地理信息、人力资源等特色服务贸易的集聚发展。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称,未来将加快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和全国版的跨境服务贸易服务清单,进一步放宽跨境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加快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服务贸易扩大开放。

“与大多数人印象相反,国际服务贸易现状仍然是壁垒高筑。”世贸组织(WTO)前副总干事易小准在服贸会期间表示,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成本约是跨境货物贸易成本的两倍、国内服务交易成本的四倍。根据WTO研究报告,减少对于外商投资的限制、取消经营许可证要求、放开工作签证以及修改工作服务标准等,远比降低服务关税要困难得多。

服务贸易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今,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成为世界各国创新高地和合作要地。易小准表示,服务业是连接全球价值链各个生产环节的黏合剂。有了运输、物流、通讯、金融等领域高效优质的服务,跨国公司才有可能在全球布局其生产链。因此,中国需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外资持续进入现代服务业,这有助于中国牢牢粘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他认为,中国应利用进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实质性谈判的契机,推动国内服务业和数字贸易领域出台更多制度性开放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提升服务业各类要素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

“重振国际合作,是解决全球经济最大挑战的最佳途径,这与服务贸易息息相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在服贸会期间的论坛上表示。

多领域的服务贸易新起点

在本届服贸会举办的各场平行会议中,我国在服务贸易各领域的进展传来了不少新消息。

例如,在金融方面,北京正在打造金融业开放新高地,韩国农协银行北京分行获得开业审批、摩洛哥阿提佳瑞瓦法银行获批设立北京代表处;上海着力吸引金融科技、外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天津加快建设融资租赁产业集聚区,发展飞机、船舶租赁业务;海南培育文体娱乐融合发展项目;重庆布局大科学装置项目等。

在中医药服务贸易方面,据介绍,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多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建设30个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制定颁布87项中医药国际标准。粤产中药颗粒剂相关产品远销美澳等23个国家和地区,未来会加快中医药服务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在气象服务、国际间气象合作方面,由世界气象组织主办的“2022气象与全球服务贸易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与双碳经济专题展”,探讨了气象服务如何融入能源电力、城市建设、环境和健康、金融保险、文化旅游行业的应用场景,以及气象如何赋能“双碳”经济、服务全球贸易。

在农业服务贸易方面,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首届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表示,要通过“硬产品+软服务”相结合的进出口模式,为粮食系统提供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综合解决方案,促进粮食增产和供应链增效。例如,跨国企业先正达集团在中国成立了约540个MAP技术服务中心,使用无人机技术监控农田长势、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帮助农户更精准地使用农业投入品,打造新的现代农业服务模式。

在涉外法律服务方面,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选国在服贸会期间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法律论坛上表示,要努力打造中国仲裁国际品牌,加快培养一支熟悉中国法律、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服务水平高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积极拓展法律服务国际交流新机制。

在数字服务方面,阿里巴巴在跨境电商领域的服务,使得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服务贸易体系,迅速完成选品、采购、销售、物流、报关、通关、结汇、退税等过去只有大企业才能搞定的复杂生意。中国向巴西出口的产品包括基建工程设备、电子产品、园艺和鞋帽等,巴西的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也很受欢迎。目前,已经有17个像巴西这样的国家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开设国家馆,实现“一键卖全球”。

获得“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示范案例奖”的黑龙江俄速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获奖案例为自主研发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系统及B2B分销平台,通过整合贸易端、服务端、运营端等跨境流通全渠道服务,实现跨境供应链服务数字化,目前已帮助150余家中国优质品牌成功出海。

在体育产业方面,多个备受中国受众青睐的英国体育赛事IP现身服贸会期间的英国馆,源自英国的世界顶级体育赛事F1把电竞模拟器带到了现场,喜欢挑战自我的观众得以体验驰骋在专业一级方程式赛道的“速度与激情”。英国驻华贸易使节吴侨文表示:“与大家分享产业新合作的同时,我们也将积极与中方伙伴拓展合作新机遇。”

抓住数字化这一最大机遇

“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发展趋势”是2022服贸会系列高峰论坛中最受关注的两个话题。《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服务进出口总值达3597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2%;数字服务净出口规模达3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0%。而联合国贸发会议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2021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额由2561.8亿美元增至3605.2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2.1%,远高于服务贸易总体增速,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占比由32.4%增至43.9%。

如今,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云计算服务出口保持高位增长。2021年区块链技术专利授权量占全球50%以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数字货币、资格认证等领域合作日趋广泛。2021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电视剧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第六大数字音乐市场。2021年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其中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执行额占比分别为42.2%、15.2%和42.5%。管理咨询、新能源技术研发、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工业设计、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增长较快。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实现货物进出口1.9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此外,数字支付国际市场加快拓展,微信、支付宝被更多国家使用,我国数据跨境流动量约占全球的23%。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认为,下一步,要推动数字技术加快与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等领域融合,加快向旅游、运输、建筑、加工维修等传统领域渗透,不断提升服务数字化交付水平,发展远程服务模式,推动跨境电商平台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转型升级;要依托平台企业构建面向全球、开放创新的数字生态体系,打造供给侧和需求侧相互衔接的数据系统,探索平台包容性监管机制;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继续压缩负面清单,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市场准入,取消外资股比、管理人员国籍等限制,促进自然人流动、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建设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吸引全球数字技术、企业、人才提供良好环境;高质量共建“数字丝路”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数字贸易规则标准软联通,促进东盟、中韩等自贸协定升级,加强与发达经济体签订双边、区域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开展数字技术研发和标准合作,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有利外部环境。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起伏反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跨国人员流动和商务活动受限,给涉及自然人移动的服务贸易冲击不小。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需求低迷,对我国跨境运输、服务外包等也带来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加快破解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问题,提升运输、电信、金融服务等领域的竞争力,扭转教育、旅行服务的长期逆差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合组织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显示,在全球50个经济体中,2021年,我国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排名第九位,其中,对外资准入限制全球排名第四位。我国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体系、监管制度、统计制度、安全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仍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