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胡泳:“在数字世界里变老”企盼智慧养老和数字包容

2022-09-21 11:32 中国发展网
智慧养老 民生福祉 数字化

摘要:技术不是万能的,无论网络多么高歌猛进,技术是无法取代人与人的接触,尤其是到了老龄阶段,技术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技术反过来如果应用得当,其实能够极大提升老年人的福祉,智慧老龄化技术大有可为。利用现有的技术设计,帮助那些在任何的护理环境当中逐渐老去的人体验到充满欢乐、尊严和福祉的独立生活。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日前,由盘古智库、信息社会50人论坛、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主办,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苇草智酷承办的“在数字世界里变老——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57)”在京召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胡泳与会表示,技术是无法取代人与人的接触,尤其是到了老龄阶段,技术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技术反过来如果应用得当,其实能够极大提升老年人的福祉,智慧老龄化技术大有可为。政府或者整个社会需采取一系列复杂的政策应对措施,用数字包容来弥合数字鸿沟。

随着数字化普及和渗透,越来越多地方要求使用互联网,对于那些没有设备,不能负担数据或者WIFI,不愿意使用网络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是非网络用户,就会彻底面临被边缘化风险,成为“数字弃民”。以往很多老年人还可以生活在数字化空间之外,但现在被强行拖入数字化空间,由此造成一系列问题。有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占11.3%。这些老年人中只有30%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的使用,23%可以在网上购买生活用品,20%能够上网查找信息。也就是说,每5位老年人中,只有一位能够相对熟练地使用手机完成这些操作。无论上网与否,对老年人的数字排斥都是严重的。

胡泳认为,尽情地享受数字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应该忘记那些受困于数字化,甚至为此变得寸步难行的群体。少数被数字化排斥的群体,排斥源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年龄、教育程度、残障、收入、地理位置等等。尤其是老年人在数字世界当中容易“掉线”,数字世界当中设置的重重障碍,可能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从老年人的角度来讲,大量老年人是技术新手,相当多的人对新技术感到恐惧;同时,老年人由于患上与衰老有关的残疾,比如视障、听障等,导致其对新技术的排斥会更强烈。   

在胡泳看来,数字化往往把老年人和残疾人忽略不顾,开发产品时候不会刻意考虑他们的需求。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都是商业价值驱动,由于老年人的商业价值相对较弱,所以技术会有意无意忽略老年人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向科技创新企业以及公益慈善部门施加某种道德压力,促使他们把数字无障碍作为技术伦理准则融入产品服务和软件设计当中。

“技术不是万能的,无论网络多么高歌猛进,技术是无法取代人与人的接触,尤其是到了老龄阶段,技术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技术反过来如果应用得当,其实能够极大提升老年人的福祉,智慧老龄化技术大有可为。利用现有的技术设计,帮助那些在任何的护理环境当中逐渐老去的人体验到充满欢乐、尊严和福祉的独立生活。”胡泳认为,智慧养老,可以利用网络新技术维护老年人健康,增强老年人的社会联系,丰富他们的生活。比如居家养老,住宅的适老化改造,从平面设计图开始就和老年人客户讨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开发一个全面的系统,这个系统反映老年人如何使用他们的空间,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安全和便利。把技术融入养老有相当多的事情可以做。

如何迈向对老年人的“数字包容”?数字包容指的是人们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访问价格合理且可进入的数字设备和服务,以及拥有足够的动力、技能和信任,可以使用互联网追求并实现有意义的社会和经济成果。胡泳建议,政府或者整个社会需采取一系列复杂的政策应对措施,用数字包容来弥合数字鸿沟。

“随着未来几十年的加速发展,数字包容性的重要意义不会消失,如果我们处理得当,比如经由无障碍设备,经由宽带或技术大量投资,使得人们能够连接、创造、贡献力量。如果运用得当,我们这个社会会走向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同时也就增加了数字文明的程度。”胡泳特别指出,老年人在数字化背景下所面临的许多挑战并不是一个在线的挑战,即便他们离线了,也折射了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年龄歧视以及对老年人自主权的不尊重,并且缺乏和老年人进行协商的机制。

责任编辑:杨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