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今天,中国发展改革报社1周岁了!

2022-11-19 09:43 中国发展网

摘要:出发!对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曾经引领我们成功的,必将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功。

封面图

本报评论员

一个执政逾七十三载的百年大党,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刚刚胜利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标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坐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何其有幸!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年的初冬整合新生,在敢闯敢试、团结勇毅的365个日日夜夜里茁壮成长,又在举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感悟理论创新和思想伟力的学习热潮中迎来“周岁”。

治国也好,办报也好,都犹如栽树。发展的刻度和奋进的脚步,被年轮线清晰标注。站在这起承转合、继往开来的特殊时间点上,我们在“静”中复盘,在“定”中谋划,重整行囊,蓄势再出发。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再出发,人民性是不变的底色。

一切发展,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一切改革,都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人民”二字贯穿全篇。一句句围绕人民的阐述,一项项增进人民福祉的部署,将现代化强国的宏大叙事具象为每个个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诉求。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直接管理的主要媒体,我们坚守阐释传播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阵地,立足发展改革系统广泛联系服务社会各界,在宣传报道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我们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俯下身,沉下心,听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北京疫情突起,保供情况如何?摩擦性失业引发热议,就业政策如何发力?记者闻讯出发寻找答案。我们坚持拜人民为师,到湖南十八洞村看精准扶贫、到新疆克拉玛依看减碳新技术、到广东开平看行政区品牌探索,每次出发都是一次学习和开拓。

眼观“民之小处”,心系“国之大者”,我们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也将新闻触角延伸至民生细微。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如何兜牢民生底线、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改革进程几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具体成效怎样……在一项项政策出台中回应民之所盼、在一场场发布会上提问民之所需、在一条条热搜头条里体味民之所急。“站稳人民立场”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它述诸笔端,显于镜头,始于足下,发于心间。

再出发,自信是不变的底气。

这一年,我们与中国经济共成长,与发展改革事业同呼吸,共经涉滩之险,共历爬坡之艰,共同收获赢得未来的定力、潜力、魄力。在宏观稳定是稀缺资源的世界中,我们讲述着中国的“确定性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自信。而从更长的时间轴上回看,新时代中国道路上的每一步前行,无不深刻诠释着“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故事定义的。一年来,我们以专业媒体特有的方式感知着时代的脉动,向新闻现场去,向发展改革的难处去,向中国经济的深处去。我们深入煤矿企业一线调研,记录能源保供稳价的故事;为定点帮扶驻村第一书记郑慧涛加油喝彩,讲述他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到奥运火炬手的故事;被一把磨破的办公座椅感动,追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吕侃的故事。无数发展改革的微小故事汇聚在一起,书写了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大篇章,筑牢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乘风破浪的自信与自立。

不经意间,讲述故事的人,也成了故事里的一部分。一年来,报社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立改废释”并举的原则梳理各项制度,做好报社层面“大制度”、各板块“中制度”、处室内部“小制度”的统筹衔接。新报社迎难而上,融合出新,屡创佳绩。

再出发,超越是不变的追求。

原地踏步,不能称之为出发。出发,必须超越。《中国经济导报》和《中国改革报》作为报社的“旗舰”产品、“灵魂”载体,在近30年时间里,共同见证了党和国家的奋斗与辉煌。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的飞跃,在科学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发展势之所趋、驰而不息。伴随着发展改革事业的砥砺荣光,今天,两份报纸也已成长,融入“两报两刊四网多端微”的传媒矩阵格局,实现了需求牵引和催生供给、供给满足并创造需求的内在平衡,在互联网的澎湃变量中寻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超越,需要创新。一年来,“与你话发改”短视频栏目与司局长对话发展改革,“圆桌对话”活动搭建政企学界交流平台,“奋进新时代”成就展vlog零距离感受十年历史性变革……牢记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要求,我们向全媒体进军的步伐更加有力。

超越,更需守正。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世界在变,技术在变,传媒在变,但总有人会在激荡中站稳脚跟。坚定角色使命,我们努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本领高强、担当有为、善于创新的“发改传媒铁军”。赓续报人传统,我们坚持专业权威、理性建设,不畏浮云遮望眼,躬身现场求真相。

再出发,追问是不变的姿态。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动因。新征程上,发展是第一要务。奔着问题去,向着目标走,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格局调整、社会结构优化……问题导向下,我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两报当好“发展的晴雨表和导航仪”和“改革的风向标和助推器”,就要直面问题矛盾。这一年,我们在策划选题时进一步增强报道的问题导向,例如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青年群体的就业压力如何缓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否反映消费的真实状况;贸易顺差扩大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哪些不确定性……察舆情善发问,以事实正视听。

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勇于探索、在理论上不断创新。这一年,我们不断进行自我革新,以“改”的精神、“闯”的劲头、“干”的行动,有效防范化解内部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两报融合改革逐步由总体布局的“大写意”,步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再出发,系统是不变的方法。

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发展广阔宏大,唯有整体考量才能驾驭全局;改革开放关联耦合,唯有统筹协调才能协同推进。从“五位一体”到“四个全面”,从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到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新时代的治国理政,鲜明体现了系统观念。经济发展如何实现质与量的辩证统一、进与稳的协同并进?我们推出“中国发展改革的20个问与答”“喜迎二十大”等重磅专题,用系统观念破解发展题目;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如何实现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如何抓住“落一子而全盘活”的关键环节?我们策划“激活力增动力”“经济大省的下一步”等系列报道,以系统观念写好改革篇章。

坚持系统观念成为报社新闻生产的基本遵循。在开展发展改革新闻报道时,我们更加重视在时间维度上体现历史纵深,在空间维度上体现地方差异和国际视角,更加重视透过现象看背后大逻辑,更加重视创新报道手法、延伸新闻视角、统筹各平台谋篇布局。报社也运用系统观念推动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谋划工作,整合成立后的半年内,报社召开了发展战略系列研讨会,深刻讨论“生产什么产品、怎样生产产品”“建立什么样的经营体系、怎样建设经营体系”“建设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怎样建设队伍”,力争顺应时代发展,使各体系形成攥指成拳的合力。

再出发,开放是不变的气度。

这一年,我们为“小家”而奔忙,更为“大家”而奋斗。不久前,第五届进博会圆满闭幕,奔走前线的记者发出感叹:五岁的进博会更加“从容”。从容之态正是中国胸怀天下气度的写照。不止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广交会等一同构成的国家级“会展矩阵”,正书写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们用笔和镜头,记录和见证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气质;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的自觉追求。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我们努力讲好全球视角下的中国故事:推出“环球视点”版面,关注国际物价走势、产业转移、外资外企在华投资等议题,在日常的经济新闻报道中体现国际视野,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色放在世界的坐标中来观察,讲好中国在疫苗援助、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立己达人的作为。

潮涌东方,风正帆悬。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让我们更加明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已锚定思想坐标,正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延伸向何方。

再出发,要在不变中把握变化,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来审视和谋划新征程上的新任务。

再出发,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有敢战必胜、风雨无阻的信念,有坚如磐石、弛而不息的意志。

再出发,没有旁观者。实干者需勇挑重任,前行者要鼓足干劲,每个人都要在时代的大坐标下找准自己的方位。

出发!对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曾经引领我们成功的,必将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功。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