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宜春市:开展调查研究 查找“三农”问题 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2023-11-22 12:08 中国发展网
乡村振兴

摘要:结合落实全省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返乡创业准入“无门槛”、服务“零收费”、注资“分步走”、场所“无限制”等改革,为进城务工群众、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乡村振兴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和实践出发点,近日,宜春市委党校课题调研组围绕村集体产业、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群众增收等方面,实地走访了袁州区部分乡镇,与群众代表、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合作社负责人等座谈,收集了高安、丰城、樟树、铜鼓等四县市6个乡镇素材,以这些乡镇为样本,尽可能多地了解宜春市乡村振兴工作现状,找出“三农”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现阶段主要工作稳步向前,乡村振兴基础牢固

一是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收入逐年提高。五年来,样本乡镇所辖村集体经济平均年收入由之前的10.84万元提高到16.21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袁州区某村达到了42.08万元,最低的丰城市某村为13.28万元。年均增长较快的是袁州区某村,该村曾是“十三五”贫困村,得益于脱贫攻坚时期打下较好的产业基础,该村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31.7万元。样本乡镇所辖村都成立了至少一家村集体合作社,涉及果蔬油茶药材种植、畜禽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

二是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面貌焕然一新五年来,样本乡镇所辖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可喜变化,特别是道路硬化、新农村建设、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方面,改水改厕、改路改沟等各项工作都得到大力推进。特别是样本乡镇中曾经的“十三五”贫困村,如袁州区某村,2017年时仅有一条通往村部的水泥硬化路,在定点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几年来新修建近十多公里水泥硬化路,同时新农村建设实现所有小组全覆盖,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村级党组织战斗力更强,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五年来,样本乡镇所辖村有更多的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学生等当选村级党组织书记并依法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村“两委”干部越来越年轻化,特别是2021年村“两委”换届“交叉任职”“两升一降”等达到97.8%,村“两委”班子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1.43%,平均年龄38.9岁,愿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蔚然成风,村级党组织战斗力越来越强。集纳驻村工作队、大学生专职村干、志愿者队伍、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敬老爱亲、道德评议、关爱留守儿童、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整治等新时代村风民风培育,形成了“党建+综合治理”“321矛调机制”等好经验好做法,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农民收入逐渐提高,生活富裕基础夯实五年来,样本乡镇所辖村不论是脱贫户还是普通农户,年人均收入都有不同程度增长。2022年,样本乡镇中脱贫户最多的有801户2472人,最少的有171户436人,监测户多的有21户68人,少的有9户31人,脱贫户监测户年人均收入最多的有14126元,较2021年度增长近15%,一般农户年人均收入高的有2万元左右。群众创业热情较高,样本乡镇中群众创办合作社数量最多的有60个,数量少的也有12个,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也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就业增收,进一步夯实了生活富裕的物质基础。

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项和原因分析

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不高,效益偏低一是从产业类型看,基本上都是低端的果蔬种植、鸡鸭牛羊养殖,几乎没有需要半加工深加工的产品。二是从集体收入构成看,大部分村比较稳定的资产性、资源性经营收入所占比重偏低,而临时性、短期性的项目扶持资金、集体资产租金、土地复垦补偿等补助收入占比较大。三是从经营收入来源看,大部分村经营性资产少,经营性收入占比最低的仅为30.2%,资源的整理、盘活、利用不够,集体资金收益率较低,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创办项目的比例不高。

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欠账,后期管护不力一是新农村建设投入不平衡。曾经的贫困村覆盖率至少有90%,全部完成的也不在少数,但有的普通村覆盖率约在70%。二是水利灌溉设施存在问题。有的村在以前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不听取群众意见,造成部分原有灌溉水系损毁,导致一些地方有效灌溉面积不高,有些农田在旱季灌溉难度大,影响了粮食产量。三是存在重建轻管现象。不论是高标准农田水渠设施还是安全饮水设施,调研中发现少部分村民小组后期管护资金不足、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了功能发挥。

基层治理最大短板体现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一是破旧房附房依然存在。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农村青壮年进城镇就业购房,农村一些建于八九十年代住房年久失修漏水,尤其是厨房、牲畜房、杂物房等附房略显破败。二是新建房贪大求洋。一些外出创业成功的村民拆旧后不按规划和图集建房,导致拆旧后村庄内住房仍不整齐划一。三是环境卫生难以长效。调研中发现有的村组存在乱堆乱放杂物、房前屋后有垃圾,不论是村自主整治还是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效果都不尽理想。

群众增收依赖自主务工,创业带动增收较少走访发现,尽管群众收入较以前稳步增长,但收入仍以自主外出务工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在家创业、返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占比不多,创业带动群众增收效应不明显。

一是创业人数不多。政府虽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创业,但贷款发放要求很严,除人社部门创业小额信贷外,银行贷款通常要求抵押担保,返乡创业者较少自购商品房,即使有自购商品房也是按揭贷款抵押给了银行,没有其他财产可作为抵押,致使贷款难借,影响了创业积极性。

二是创业规模不大。受制于资金技术不足,加之近几年疫情因素,许多在外务工人员不愿返乡创业,少数返乡创业者也极少从事工业服务业,大多从事农业有关的种养殖行业,此类行业投入周期长、回报慢,部分创业者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乐”意识,不愿加大资金投入,创业规模不大,带动务工人数较少,带动群众增收效应不明显。

补短板强弱项的几点建议

加强党建引领,建设强有力的工作队伍一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继续树立大抓党建、大抓基层导向,旗帜鲜明加强党对乡村振兴事业的领导,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政治属性,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持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带动党员在各项事业中当先进做模范。二是要用好用活驻村工作队。赋予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权限,第一书记工作队基本上是各级机关单位选派的优秀干部,党性好、能力强、脑子活,组织和乡村振兴部门明确了他们的工作职责,但没有赋予相应的职权,造成了第一书记工作队在产业发展、重点事务等方面缺少关键话语权。三是要建强村级班子。增加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建信息宣传员、退役军人进村级班子人数,努力培养一批党性强、人品好、思路阔、懂经营、愿奉献的班子和带头人,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引领带头作用,带领广大村民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壮大集体经济,挖掘后劲足的源头活水一是因村施策选好路子。对于有资源优势的村,可以根据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经济,对村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采取村级集体直营、承包、租赁、外租、参股等有效实现形式,提高村级集体资产收益。二是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转型升级,依法依规推进村“两委”干部入股村集体合作社、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增强村干部经营村集体合作社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三是发展产业融合项目。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融合,强化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接一连三”,加快休闲农业“接二连一”,通过产业相融、产权同享、创新发展,延伸现有村集体经济项目的产业链和开发新的多元发展的产业链,激活各类发展要素,尽可能提高村集体经济项目的附加值。

推进乡村建设,构筑更完善的硬件设施一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施工图”,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十个一”“八个有”部署要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由专业机构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补齐短板弱项,明确建设时序,通过微改造、精提升,逐步改善人居环境,强化内在功能,提高生活品质。二是健全机制、合力推进。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乡镇联动、村为基础”的模式,整合涉农等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明确乡镇属地管理责任,构建以群众为主体的多元合作共建机制,重点做好组织动员、政策引导、引领参与,将参与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不定期召开乡村建设推进会、调度会、现场会等,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有力推进乡村建设工作。三是市场运作、长效管护。遵循“建管并重、重在管护”思路,不断强化思想认识,明确责任主体,完善管护制度,强化资金保障,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逐步把一些管护工作推向市场,财政资金引导大力吸纳社会资金和鼓励村民自筹等,确保管护资金落实,同时乡镇一级要加大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作为拨付下一年度管护经费的重要依据。

注重多管齐下,打造更宜居的人居环境一是拆旧控违并重。要坚持“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先批后建、一视同仁”原则,率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重点区域、突出位置入手,发动党员干部、乡贤能人带头拆旧、规范建新,开展群众思想教育疏导工作,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与配合。二是支持基层正常执法。要坚定支持镇村对违建“零容忍”态度,对无理取闹、违法阻挠拆旧控违的公安机关要坚决处置,对依法依规正常执行公务仍引起信访事件的,要保护基层执法人员,态度鲜明的支持基层正常执法,向社会传递“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正确导向。三是因地制宜利用拆后土地。加大对拆旧控违后空出土地的科学利用,这些空地往往面积不大,如何进行利用需提前进行规划,要深入实地了解周边环境情况和群众需求,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进行布局,用于群众建房宅基地、休闲健身小广场、绿化小公园或者生态停车场等。四是动员群众主动参与。要充分发挥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把“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组织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群众亲身感受到人居环境整治的好处,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主动搞好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的同时积极投工投劳。

壮大创业主体,拓宽更幸福的增收路径一是优化返乡创业全程服务。结合落实全省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返乡创业准入“无门槛”、服务“零收费”、注资“分步走”、场所“无限制”等改革,为进城务工群众、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二是减轻初始创业者负担。要积极帮助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通过降低创业补贴申领门槛、扩大扶持政策受益面等方式,不断加大一次性创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政策对返乡创业者的扶持力度,真正帮助创业者降低成本,增强他们的创业信心。三是降低融资难度。建立“企业+银行”“合作社+农商行”点对点服务模式,以企业(合作社)基本户开户行为主开展融资对接,推动农户互保信用贷款真正落地,并进一步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探索接受农机具、股权、商标、应收账款、保单等抵(质)押贷款,降低返乡创业主体融资门槛,助力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群众就近务工增收,同时还能照顾家庭、孝养老人、关爱子女,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

(宜春市委党校第58期市直科级干部轮训班课题组:余成林 胡卿 彭刚 梁柏坚 邹卿)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