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金融强国之路:五篇大文章勾勒新图景

2025-08-09 17:3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养老金融 金融强国

摘要:在巍峨的大凉山深处,四川凉山农商银行通过线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仅用1小时就为昭觉县日哈乡养殖大户阿尔比能发放30万元贷款,更新了高山牧区金融服务的新速度。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张守营

日前,在中央财经大学举行的《金融强国之路:如何写好做实“五篇大文章”》新书发布会现场,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10多所高校的学者们共同见证了中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全景路线图。这本系统论述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大领域政策框架与实践样本的专著,告诉读者中国金融业正如何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跨越。

“没有那笔2000万元的专利质押贷款,我们的激光技术可能至今锁在抽屉里。”武汉某科技企业副总经理米仁兵的感慨,道出了无数科技企业的融资困境。这正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战略背景。在新书描绘的科技金融蓝图中,构建国家信息资源体系打通数据孤岛成为破局关键。广东探索的“认股权+贷款+再贷款”创新模式已初见成效——珠海某芯片企业通过“益企共赢计划”3日内获贷5000万元,化解了研发断档危机,印证了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的紧迫性。

当金融资源与绿色转型深度绑定,硬约束正在重塑市场逻辑。“ESG评级差一档,贷款利率可能差1个百分点。”某化工企业财务负责人的切身经历,折射出新书建议的深层变革:将环境、社会、治理指标深度纳入信用评级体系。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中国绿色债券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浙江光伏企业凭借“碳账户”发行20亿元绿色债券投向钙钛矿技术研发;粤港澳大湾区通过跨境绿色认证体系引导国际资本精准流向“真绿”项目,彰显绿色金融作为高质量发展底色的重要作用。

在巍峨的大凉山深处,四川凉山农商银行通过线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仅用1小时就为昭觉县日哈乡养殖大户阿尔比能发放30万元贷款,更新了高山牧区金融服务的新速度。

养老金融改革正从“补短板”转向“建体系”。针对覆盖2400万职工的企业年金发展瓶颈,新书提出分步做实职业年金账户缓解财政负担,通过税收优惠激活市场力量。而在数字金融前沿,《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为创新套上“监管缰绳”的同时,粤澳跨境数据平台已实现珠海信贷“秒批”,日均处理超万笔业务,展现安全与效率的动态平衡。

改革不是单兵突进,而要系统集成。这一理念,在上海的泓明供应链实践中得到生动诠释——海关、税务、银行数据打通后,企业凭电子仓单获得跨境融资利率直降20%,年省成本超千万元。顶层设计上,中央金融委员会统筹“一盘棋”布局:货币政策定向支持科创绿色领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联通135个国家,国际结算份额历史性突破4%。

数据印证着转型成效:中资银行包揽全球银行1000强前四,绿色债券存量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ESG评级覆盖90%上市公司,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触达1.2亿农村用户。这些成就是“五篇大文章”从政策文本转化为经济动能的最佳注脚。

“当逸飞激光的技术走向全球生产线,当凉山农户的羊羔通过电商平台登上城市餐桌,金融供给侧改革已融入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在新书发布会上指出,“五篇大文章”的本质是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在这场重塑中国经济生态的变革中,政策破冰与市场创新的同频共振,正为金融强国建设写下最生动的时代注脚。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