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大连市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排名实现大幅跃升

2025-09-26 17:32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 记者施文郁报道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2024年度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大连大窑湾综合保税区全国排名第40位,较2023年提升30位,在东北地区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1位,取得了绩效评估以来最好成绩;大连湾里综合保税区全国排名第49位,较2023年提升23位。大连市两个综合保税区均从西部和东北地区B类晋升为A类。

据悉,去年以来,大连自贸片区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作为开放型经济功能平台作用,通过“培育新业态,招引新项目,搭建新机制”的工作举措,全力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引擎”,为大连市“三个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以新业态培育实现发展新突破

推动金融租赁实现东北“零突破”。片区建立了“管委会一口对接,海关、税务、外汇、金融全面协同”的工作机制,解决了异地监管、跨境结算、海事登记、税收政策等一系列问题。2024年,片区落地了东北首单飞机保税融资租赁、首单船舶跨境金融租赁,截至目前已累计落地8架飞机、8艘船舶,租赁规模达50亿元,实现进出口额24亿元。

落地东北首个进口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在大连海关支持下,2024年首单进口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落地,同时开展多种监管模式创新,目前正在将保税混矿业务延伸到铜精矿和电解铜一般贸易业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对片区外贸提供有力支撑。

完成全省首单1210零售出口创新业务。片区打通了1210零售出口模式,实现了片区在跨境电商出海通道建设上的又一突破,出口企业可享受“分批进、先退税、批量出”的政策红利。今年上半年已引导62家传统企业“触网”转型,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25%。

以新项目招引塑造投资新优势 

片区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政策开展招商引资,联合海关协同招商,通过创新开展“委内加工”“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业务,帮助企业实现从“两头在外”到“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创新性政策,激发了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去年以来,SK海力士三期项目、爱丽思工业级清洁机器人项目、捷太格特机器人手臂高端轴承项目、千代田精机智能工厂项目、连拓汽车保税改装项目、中源汽车高端房车项目、合瑞德柴油发动机保税维修项目等一批重点“保税+”项目先后签约落地。

以新机制建立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片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建立了大连市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联动工作机制,联动海关、外汇、税务、商务、自然资源等部门成立了工作专班,围绕企业的业务需求、生产要素保障和上下游供应链配套等,重点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统筹研究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绩效考核等发展质效问题。

下一步,大连自贸片区将根据,湾里加工制造型综合保税区和大窑湾海港物流型综合保税区的特点,结合自贸整合提升战略;推动综合保税区特色化、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规范化发展;全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和物流分拨中心,助力大连市“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