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宕昌:“驿”文旅康养流量撬动经济增量
摘要:当五月的暖风拂过陇原大地,甘肃宕昌县迎来了一场文旅盛宴。
当五月的暖风拂过陇原大地,甘肃宕昌县迎来了一场文旅盛宴。“五一”假期,宕昌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八方游客,共接待游客58.6万人次,同比增长71.35%;实现旅游总收入33109万元,同比增长72.87%。其中,官鹅沟大景区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55.13%;哈达铺红色旅游景区也迎来3.482万人次的游客。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宕昌从旅游资源大县向文旅康养产业强县的华丽蜕变。
纷至沓来的八方游客,既是文化传播的使者,也是产业升级的推动者。过去以门票消费为主的传统旅游经济模式,正在游客深度体验需求的倒逼下加速转型。夏日的宕昌,青山叠翠间,一座座康养驿站如明珠散落。走进宕昌,星罗棋布的康养驿站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藏源农家乐康养民宿驿站内,艾香袅袅。来自重庆的周女士在理疗室享受艾灸服务,她感叹:“技师的手法专业,肩颈的酸胀感一下就消失了,真没想到官鹅山水间藏着这样的养生秘境。”随着20座康养主题民宿及驿站在今年五一集中亮相,宕昌这座“千年药乡”正以“中医药+生态+文旅”的创新模式,开启康养旅游的全新篇章。
宕昌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境内药材种类多达692种,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等四大宗药材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以上。同时,这里还是“避暑胜地”,拥有155万亩森林、135万亩集中连片草场,年均气温9.3℃。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康养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通天门康养驿站,窗外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室内黄芪茶的清香与艾草的芬芳交织。驿站工作人员杨艺萍介绍:“我们选用道地黄芪,搭配十味草本制成养生茶饮,把《本草纲目》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
五一期间,宕昌的康养旅游热度居高不下。官鹅沟周边的康养民宿驿站人气爆棚,土墙灰瓦间点缀着药草盆栽,充满自然气息。游客们围坐在一起,品尝免费的黄芪茶,交流旅行趣事;特色中药足浴区内,当归、艾叶等药材在木桶中漂浮,缓解旅途疲劳。民宿还提供推拿、拔罐、艾灸等理疗项目,让不少家庭游客选择在此住下,享受“药香伴眠,山水疗心”的惬意假期。
宕昌的康养革新不仅体现在服务升级,更在于空间场景的重构。在官鹅沟景区,木屋民宿与康养驿站依山而建,游客推窗可见云海,出门便是药园。清晨,游客可以跟着药师辨识羌活、当归;午后,在松涛声中体验砭石刮痧;傍晚,循着药香制作古法香囊。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康养从单一服务转变为立体化的生活方式。从官鹅沟到哈达铺的旅游带上,40公里康养廊道串联起药膳食疗工坊、森林冥想平台、滨河路羌水休闲广场等12种特色场景。在拉路梁万亩药田,游客既能体验中药材采收,还能定制个性化养生套餐。
康养驿站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产业链的深度变革。在理川镇浆水梨种植基地,鑫盛塑业、官鹅情食品与康养驿站达成合作;好梯乡建起中药材产业园,实现从种植到深加工的闭环;全县多家合作社转型为“订单药农”,为驿站定向供应道地药材。
如今的宕昌,正以“驿站”为支点,撬动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未来,宕昌将继续发挥“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优势,坚定不移推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朝着全域旅游、全业融合、全民共享的目标迈进,让这方美丽的热土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宕昌县委宣传部 刘国庆)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