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从检察官到“李子西施”:罗文静的归乡创业路 让酸涩山果变“金果子”

2025-08-07 16:12 中国发展网 廖亮 李慧敏

中国发展网讯 钟祥市客店镇的盛夏,李园里弥漫着蜜糖般的甜香。85后姑娘罗文静穿梭在果树间,指尖轻触饱满的果实,一串沉甸甸的蜂糖李便落入竹篮。"这果子糖度能到19%,咬一口全是蜜味。"她笑着说,眉眼间的爽朗与果林间的生机相映成趣。谁能想到,这位如今的"李子专家",八年前还是身着检察制服的法律人?

归乡:从案牍到田垄的转身

2016年,武汉工程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在钟祥市人民检察院担任助理的罗文静,回乡探亲时被眼前的景象刺痛:沟渠里散落着腐烂的李子,果农蹲在田埂上叹气。"咱这李子又酸又小,熟了也卖不动,一年血汗全白搭。"乡亲们的话像石子投进她心里。

彼时的客店镇李子产业,困在"三重枷锁"里:老品种酸涩难咽,粗放管理导致产量不稳,更缺打通市场的门路。"缺技术,更缺带路人"——这句感叹,让身为客店媳妇的罗文静动了心。"我学法律讲究逻辑和证据,或许能为家乡破局找到新思路。"她毅然辞去公职,卷起裤腿走进了果园。

破局:用"证据思维"种出甜果子

罗文静的创业路,带着法律人的严谨。为了找到适合客店的品种,她三赴重庆武隆、湖南永州,像搜集证据般记录当地果农的种植经验:"海拔600米以上适合蜂糖李""疏果时要留单不留双"。笔记本记满了3本,虎口磨出了厚茧,她终于锁定了糖度19%的蜂糖李和果型独特的芙蓉李。

"光换品种不够,得靠科学管理。"她琢磨出精细化管理"三部曲":每棵树严格控产在80斤以内,保证养分集中;挂粘虫板、装太阳能灯,用"生态天网"替代农药;请省农科院专家指导,根据土壤检测数据精准施肥。最忙时,她在果园搭起简易棚,连续两个月吃住田间,记录果树生长的每一个数据,"就像办案子一样,细节不能错"。

科学种植的魔力很快显现:亩产从1000多斤跃升至4000斤,裂果率从35%降到5%,收购价从1-2元飙升至6-10元。曾经烂在地里的酸涩果,成了经销商争相抢购的"金果子",游客也循着果香来园采摘。

拓路:让甜蜜产业串起乡村振兴链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罗文静牵头成立树烨农业专业合作社,带着周边农户一起干。她把法律人的规范意识融入产业:统一申请绿色认证,设计"客店李"专属包装,甚至给每批果子附上检测报告。"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更要让乡亲们赚得踏实。"

如今,在镇政府支持下,她正推动李子种植面积从现有规模扩展到300亩。更长远的蓝图已在她心中绘就:推出"果树认养"项目,让城里人体验农耕乐趣;联合加工厂研发李子果脯、果酒,延伸产业链;整合客店镇的香菇、葛粉等特产,打造"甜蜜矩阵"。

从检察官到新农人,罗文静用八年时间证明:乡村的沃土,既能长出甜如蜜的果子,更能生长出年轻人的梦想。当夕阳为李园镀上金边,她望着满载李子的货车驶向远方,笑容里满是对未来的笃定——这条路,她走得踏实,也走得甜蜜。(廖亮  李慧敏)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