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宁河区:解码“两山”转化新路径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报道 碧波万顷,苇海摇曳,鸥鸟翔集——走进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宛若铺展的生态画卷。这片享有“京津绿肺”美誉的世界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我国唯一的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处焕发着盎然的生机。
“快看,又生了9头小麋鹿!”七里海湿地顾问于增会举着望远镜,欣喜地指向远方。他感慨道:“它们的回归与繁衍,是湿地健康最好的‘考官’。”如今,依托七里海这块“金字招牌”,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腰包越来越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大家心底最真切的认同。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宁河区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扣“生态立区”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绿色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发展“高产值”。2023年宁河区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成功摘得国际生态保护领域的大奖——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和世界“自然城市”平台称号。
如今,宁河区正以蓬勃活力诉说着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共赢故事……
从增绿到增收,育生态农业“金招牌”
“为啥五黑鸡蛋的平均售价比普通鸡蛋高出5倍?消费者看中的是我们这里的好生态。”东棘坨镇大顷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鹏自豪的说。
走进东棘坨镇大顷甸村林下示范养殖基地,30亩林地内养了4000多只五黑鸡,林间光影斑驳,羽毛乌黑的五黑鸡正扑棱着翅膀穿梭觅食,享受着“林间别墅”的惬意。
“五黑鸡的生长环境是绿色生态的,吃的是昆虫、野菜,下的蛋营养价值高,自然得到消费者青睐。下一批鸡蛋,现在就被预订空了。”张鹏说。
“我们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下养殖是一条路子,既盘活了林业资源,又降低了养护费用,产品还是绿色无公害。”张鹏介绍,项目启动以来,村集体经济收益每年能增加近10万元,带动参与村民增收2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七里海生态红利释放,宁河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芯片”农业。建成全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出种稻、种猪、种鱼、种蟹、种苗五大种业产业集群,推动“米上牌、蟹上环、猪上市、果上贴”。目前,全区拥有“津农精品”品牌19个、农特产品40余个,2024年“津沽七里海”品牌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农业总产值超80亿元。
“以前村民种大田作物,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如今,利用七里海湿地好生态,发展了全市面积最大的‘稻蟹混养’基地,亩均收益从单一水稻种植400元、单一河蟹养殖600元,增加到稻蟹混养的2000元。”宁河区农业农村委主任任绍辉感慨道。其中,培育的七里海香蟹成为全市唯一上榜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的农业区域品牌,更是国家首批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中天津唯一入选的地标产品,生态优势正实实在在变成产业优势。
从腾笼到引凤,聚“五新”产业绿动能
走进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熠熠生辉,厂门之内,叠瀑流泉、莲池锦鲤、绿草如茵,废旧零部件制作的钢铁“蝴蝶”展翅欲飞,这是企业投入80余亿元进行绿色蝶变的直观答卷。
“这钱花得值!”公司能源环保处处长王贺建指着智能管控中心大屏介绍,如今企业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钢渣等废料全部“变废为宝”,能源利用效率提升15%,年减排二氧化碳70万吨。“现在我们是环保A级企业,厂区还成了国家AAA级工业旅游区!”
天钢的蜕变,是宁河区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缩影。
如何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共赢?宁河区全方位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一边做“加法”,向“新”而行,着力培育壮大新经济、新能源、新部件、新食品、新材料“五新”产业集群;一边做“减法”,持续降碳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一加一减之间,绿色动能澎湃涌动。
依托生态资源,低空经济正是宁河抢抓新质生产力的亮眼一笔。
在七里海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巨大的屏幕上,湿地核心区44.85平方公里的动态尽收眼底。只见无人机在广袤的芦苇荡上空高效巡航,短短20分钟即可完成过去人工需要3天才能覆盖的巡护任务。
“我们结合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创新推出‘低空+湿地巡检’模式,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AI智能识别能精准捕捉隐患、追踪珍稀动植物,既守护了生态,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田秀静说。
从颜值到产值,绘文体旅融合新画卷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暮色降临,七里海镇正信捌零年代民宿里传来阵阵怀旧旋律。
这座利用闲置农房打造的年代民宿成为爆款。复古家具、老式收音机……精心复刻的80年代场景,让游客瞬间“穿越”。凭借独一无二的生态区位与文化氛围,今年春节这里“一房难求”,单间收入高达7万元。
生态的高颜值,同样点燃了赛事经济的“高热度”。
“砰!” 发令枪响,1.5万名跑者在七里海湿地畔激情开跑——这是今年宁河七里海半程马拉松的盛况。北京跑友张女士边跑边拍:“跑过万亩苇海时,闻着草木清香,看鸟群掠过头顶,这体验在市里根本没有。”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名额秒光的赛事,四年前还是“零经验”。
宁河区体育局局长王学彬回忆道:“当时有人说,咱这地方办啥马拉松?可我们认准了,七里海的好生态就是最好的赛道。”
宁河深谙此道,将国际轮滑赛、环七里海自行车赛等国际级、国家级赛事的线路,精心“镶嵌”在七里海生态画卷之中,让参赛者在竞技中沉浸式感受“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湿地之美。生态,已成为宁河赛事品牌最鲜明的标识和核心竞争力。
依托七里海的生态魅力,宁河区正强劲推进“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建设,已建成开放30余处文旅点位,打造四季主题场景,2024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比去年翻了一番,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生态颜值正源源不断释放产业价值。
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年的节点回望,宁河区的蝶变,是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面向未来,宁河将继续保持“生态立区”战略定力,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宁河区供图)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