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乔河村的“变”与“不变”

2025-08-11 15:44 中国发展网 陶亚丽

摘要:在甘肃两当县有个鱼池乡,乡里有个乔河村,1941年,乔河村和上河村合并为乔家堡,后又拆开取名乔河村,是一个土地富饶、山清水秀、鸡犬相闻、风景如画的地方。

中国发展网讯 在甘肃两当县有个鱼池乡,乡里有个乔河村,1941年,乔河村和上河村合并为乔家堡,后又拆开取名乔河村,是一个土地富饶、山清水秀、鸡犬相闻、风景如画的地方。

从昔日“望河兴叹”,到如今“靠河生财”,乔河村在“精彩蝶变”与“初心不变”的辩证发展中,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乔河村,呈现村依河建、河因村美、因旅而兴的“水村”交融美景。十多年来,乔河村从交通不便、经济滞后、环境杂乱,发展到现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中国传统村落等称号。

空间之变,公共资源活起来

在乔河村,一场关于空间利用的创新实践让这个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鱼池乡绘制的“晒麦地图” 迅速传遍全乡。

“今年刚开始收麦,就看到乡里通知可以到村委会大院晒粮。”种植户郭向东感慨道,“往年见缝插针占马路的日子结束了”。

乔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院的开放巧解了村民晒粮难题,拉近了干群关系,让公共空间转化为民生福祉。

设施之变,乡村面貌展新颜

行走在今日的乔河村,传统村落的肌理间已融入现代化设施。在村民郭玉琴家,她轻按卫生间冲水按钮笑道:“现在再也不怕冬天冻屁股、夏天蚊子咬了!”卫生厕所普及率实现从17.5%到100%的飞跃,折射出乔河村人居环境的深刻变革。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乔河村持续推进“五大革命”,村庄基础设施同步升级,家家住上新房、吃上安全自来水、走上了干净的水泥路。新铺设的栈道沿河流蜿蜒,点缀仿古休憩亭,极大提升村庄的景观品质,实现了“村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景中”的和谐画卷。

一位游客感叹:“以前这段路还是碎石子,现在走起来又安全又舒服。”从村内道路到旅游设施,乔河村基础设施实现质的飞跃。

治理之变,村民当家作主

春节后的第一个“说事日”,乔河村委会格外热闹。村干部、党员群众、产业大户、返乡青年围坐一堂,共商村事。这是两当县推行陇南民事直说 “1234”工作法的一个缩影。

“大伙之前在说事群里反映年味淡了,乡上就组织了社火汇演、村晚、体育比赛。”村民党玉明高兴地说,“今年的年过得可热闹了!”

线下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民事直说会,线上则通过小程序让在外务工人员也能参与村庄事务。

“家里有啥急事难事,在小程序上一反映,村干部都给帮忙。”返乡青年张伟的体验代表了年轻人的心声。村民议事渠道的拓宽让乔河村治理模式从“干部说了算”转向“大家商量办”。

发展之变,农旅融合开新路

车行至乔河村,写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路牌屹立在路口,欢迎来往游客。放眼望去,只见屋舍俨然,绿树成荫,清澈的河流村前缓缓流过,七彩金鱼在小溪中畅游。

这个沿河而建、靠山而居,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以前这里是荒河坝,上边有些许良田。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发生了巨大变化”,村主任张占平感叹道,过去这里杂乱无章、房屋陈旧,谁会想到有朝一日,全乡唯一的贫困村,竟摇身一变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乔河村,这个两当县的“后花园”,2023年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这座质朴的村庄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又逐渐融入精致民宿、萌宠乐园、农耕具展、鱼塘垂钓等业态,蜕变成一个充满乡土诗意与人文气息的空间。

按照“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思路,丰富文化主题活动,策划举办玫瑰花节、踏春游、端午节等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也为文旅市场宣传造势。

近年来,鱼池乡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努力让全乡更多老百姓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变是永恒的,不变亦是永恒的。当落日余晖铺满远处山峦,漫天霞光之下,乔河村依旧是一幅绿水青山美如画、群众生活笑开颜的和美画卷……(陶亚丽)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