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荡天鹅栖福地 河润麦田谱新篇
摘要:黄河、湟水河、大通河在此汇聚,千亩湿地芦苇摇曳,百年枣林郁郁葱葱,成片麦田翻滚碧浪,优良的生态资源禀赋在保护和治理的双重护航下,正在迸发出绿色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活力。
中国发展网讯 达川镇,一座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最西端的黄河之滨小镇,黄河、湟水河、大通河在此汇聚,千亩湿地芦苇摇曳,百年枣林郁郁葱葱,成片麦田翻滚碧浪,优良的生态资源禀赋在保护和治理的双重护航下,正在迸发出绿色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活力。
近年来,达川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现了思想观念、工作机制、产业结构的转变,镇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富民产业发展互促共赢。
扛牢生态保护责任,守护绿水青山。达川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健全完善镇、村两级组织责任体系,设立镇、村两级河长20人,对辖区黄河、湟水河及其3条支流进行全覆盖巡查管护;设立镇级林长18名,村级林长10名,构建起专员专管、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实现辖区万亩山场林地林长全覆盖。依托“村村万树”行动,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发动村民群众在房前屋后、闲置地实施见缝插绿,栽植苗木花卉,全力拓展绿色生态空间。近年来,达川段国控断面水质连续多年保持在Ⅱ类优良。芦苇湿地面积不断扩大,达到1200余亩,水源涵养功能不断增强。当前,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已成为达川镇一张靓丽的名片。
推进污染防治管控,筑牢生态屏障。达川镇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化大气环境治理。以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加大“四烧”行为管控力度,协调辖区种、养殖大户推行玉米秸秆黄贮饲料化处理及粉碎还田,清理道路沿线枯枝荒草,着力减少可燃物存量。同时,建立三支队伍开展日常巡查制度,坚决杜绝“四烧”行为发生。近年来,辖区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微观站指数整体稳定,未发生人为因素造成的严重污染情形。打造碧水生态环境。对黄河、湟水河及达家沟、吊咀沟、盐沟水体进行全覆盖巡查,及时清理河道周边固废垃圾;落实千亩芦苇湿地巡查保护,查处破坏湿地资源行为,提升水源涵养功能;严格岸线管控,拆除影响水体安全的废弃房屋及船只设备,坚决杜绝岸线周边存在污染风险的经营行为;建立河岸沿线23个入河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严控水质污染。当前,黄河、湟水河两岸郁郁葱葱,芦苇湿地风景如画。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耕地污染治理,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处理,推进废弃农药包装分类集中处置,落实耕地有机质指标监测,强化耕地资源保护;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行动,在镇域范围持续清理积存的各类垃圾杂物、固体废物;强化巡查执法,建立镇村两级巡查监管网格,严格执法监管,结合赋权事项严厉打击违法排放倾倒行为。今年以来,已清理整治污染源61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向好,达家台成片麦田翻滚碧浪,各类农作物长势良好。
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建设美丽乡村。近年来,达川镇以“3331”行动、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为抓手,按照“日常保洁+专项整治”同步开展的工作模式,稳步开展22条道路、36.4万㎡日常保洁管理。严格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辖区垃圾收集转运达100%。紧盯“三边一部一口”、背街小巷、房前屋后、河岸沿线、109国道及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组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志愿者开展环境整治攻坚行动,调运机械车辆,对堆积垃圾杂物、废弃建筑材料、枯枝荒草等固废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整治,着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今年以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行动40余次,清理垃圾杂物300余吨,整治乱堆乱放60余处。当前,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绘就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画卷。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推进和谐共生。近年来,随着黄河水质和沿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宽阔平缓的水域吸引了白天鹅、白鹭、赤麻鸭、红嘴鸥等成群的野生候鸟群“落户”达川,对此,达川镇把加强黄河、湟水河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扛起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上游责任,以“提升水质、改善环境、防范污染”为主线,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常态化巡查,清理周边及水面漂浮垃圾,及时发现并制止干扰破坏行为,通过持续治理和保护黄河沿线生态环境,为白天鹅等野生候鸟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把加强白天鹅等野生动物保护列入常态化工作,常态化组织开展相关法律和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划定保护范围,设置护栏、警示标志,切实提升社会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参与度。
聚焦绿色产业发展,推进生态惠民。发挥文化赋能优势和旅游带动作用,认真谋划三江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星级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将游玩、观赏等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围绕三江口天鹅越冬栖息旅游看点,推出新农人集市、三江口休闲垂钓区、冰雪游乐等项目,建成移动摊位50余个,加强酒枣、圣女果、妙香七号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培育推广,聚力打造“天鹅经济”。依托达家台苗木花卉交易中心龙头辐射作用,带动村民规模化种植花卉苗木300余亩,打造绿色富民产业。全力扶持和恒玉米制种产业和百绿家庭农场特色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政策扶持,引导建设钢架大棚,发展高原夏菜,打造绿色低碳农业,千方百计推进生态惠民富民产业。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