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甘肃礼县:从戍边战士到扎根基层的驻村先锋

2025-08-13 13:48 中国发展网 中共礼县委宣传部

摘要:从戍边战士到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四年时光里,他用军人的坚韧与担当,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滚烫的答卷。

清晨的阳光洒在雷坝镇其林村的山路上,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背着帆布包穿梭在田间地头。帆布包里装着民情日记本、政策宣传册,还有为独居老人代买的降压药——他就是甘肃礼县委宣传部派驻其林村的第一书记丁文波。从戍边战士到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四年时光里,他用军人的坚韧与担当,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滚烫的答卷。

       告别军营赴山村 初心不改勇担当

2021年3月,有着12年军旅生涯的丁文波告别军营,转业到礼县委宣传部工作。正当他逐渐适应机关工作节奏时,2022年4月,组织上决定选派他到雷坝镇其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长。彼时,他的孩子刚满三个月,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刻,但军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烙印让他没有丝毫犹豫。

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又在部队摔打过,驻村帮扶这种硬仗,我必须上!”向部领导立下承诺后,丁文波收拾好行囊,带着简单的生活用品住进了村委会的宿舍。初到其林村,山路崎岖、民情未知,办公室里的文件报表、村里的家长里短,对他而言都是全新的“战场”。但他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白天跟着村组干部爬山路、访农户,晚上在灯下啃政策文件、整理民情台账,短短一个月就走遍了全村 172 户人家。

“谁家有老人需要照顾,谁家孩子在外务工,谁家有重病患者,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其林村党支部书记魏建红说,丁文波的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村民的急难愁盼,不到半年,他就从基层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村民信赖的“贴心人”。

       当好群众“勤务员” 点滴实事暖民心

“丁书记就是我们的贴心人,前阵子我的高血压药吃完了,走不动路去镇上买,他听说后第二天就给我送来了。” 说起丁文波,78岁的特困供养人员蒲改如眼里泛起了泪花。驻村四年间,为留守老人理发、帮独居老人采购生活用品、替外出务工村民照顾家中老人,成了丁文波工作的常态。

在其林村,丁文波组织的“农民夜校”深受村民欢迎。每到开课日,村民们都会早早来到村委会,听他讲解医保、养老、产业发展等惠民政策。“丁书记讲政策接地气,我们听得懂、用得上,每次都有新收获。” 老党员王社宝期期不落,他说通过夜校,自己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和大家一起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

针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丁文波逐项攻坚: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瓦关、红土两个村民小组的“吃水难”问题,让200多人喝上了放心水;帮助 18 位老人办理了“慢病卡”,解决了看病报销难题;2022 年联系派出单位为村集体经济增收 5000 元;2023 年推动前坪、刘湾组文化广场及挡墙硬化工程,让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24 年春节前,他又协调到 500 个灯笼,将村子装扮得喜气洋洋。

        扎根基层谋发展 乡村振兴谱新篇

“在部队,保家卫国是责任;在村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同样是责任。”面对“驻村苦不苦”的疑问,丁文波总是这样笑着回答。如今的其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村党支部也从过去的“软弱涣散”变成了带领村民发展的“主心骨”。

“丁书记的认真负责,为我们村党支部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雷坝镇党建办主任、其林村包村领导李喜生说,在丁文波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如今,丁文波的民情日记本上,不仅记着村民的诉求,更写满了其林村发展的新计划: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治理水平...... 他说,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

从军营到乡村,变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丁文波用四年的扎根坚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其林村的乡村振兴路上,他依然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产业兴旺、百姓富足、乡村和美的目标稳步前行。(中共礼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