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大金融思想沙龙第259期成功举办,聚焦RWA币的关键原理、香港实践和全球趋势

2025-08-18 17:31 中国发展网
稳定币

摘要:稳定币作为RWA体系的基础,本质是与法币锚定、具备低风险储备的链上货币,随着各国法案出台,未来稳定币的币值稳定性将由企业承诺向国家监管背书转变。

中国发展网讯  8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25国际货币论坛”系列活动暨大金融思想沙龙第259期在线上成功举办。会议特别邀请Uweb商学院校长 (University of Web3.0) 、香港注册数字资产分析师学会董事于佳宁发表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MINAX交易集团CEO邓迪等专家围绕“RWA币:关键原理、香港实践和全球趋势”共同展开研讨。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邱志刚主持。

Uweb商学院校长 (University of Web3.0) 、香港注册数字资产分析师学会董事于佳宁在主题报告中指出,随着全球的投资机构资金涌入数字资产领域,当前数字资产进入合规化、主流化和规模化的新阶段,RWA(实物资产)代币化的核心在于通过区块链新金融基础设施结合,提升资产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证券化与代币化的双向融合。稳定币作为RWA体系的基础,本质是与法币锚定、具备低风险储备的链上货币,随着各国法案出台,未来稳定币的币值稳定性将由企业承诺向国家监管背书转变。目前,中国香港凭借对数字资产完善监管框架、稳定币条例及代币化证券试点,已建立数字资产交易平台(VATP)、证券代币化、数字资产券商、数字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机构的监管体系,并即将推出数字资产场外交易牌照。特朗普政府推动《数字资产储备法案》,美股代币化平台通过SPV结构在欧洲发行股票代币,吸引全球小额资金在区块链上投资股票。总体来看,以RWA和稳定币为核心的变革,本质是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升级,将推动传统资本市场、数字金融体系及跨境资金流动的深度融合。

沙龙第二环节,与会嘉宾围绕RWA币发展特性、资产本质、监管路径、面临挑战、创新方向、价值分配等方向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从发展特性、资产本质与监管路径等方面系统阐释了RWA的发展逻辑。从发展特性上看,此次RWA的爆发相较ICO发展更稳健合规,且主要由实体中小企业主导发行,长期发展潜力更大。从资产本质上看,RWA基于实体经济中小企业资产上链,带来更广泛的流动性提升,并推动行业链上化,与我国正在推进的数据资产发展也将产生协同效应。而在境内的探索中,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只有监管能力提升、架构搭建完成、技术方案落地,加密货币领域才能真正实现有序开放。揆诸未来,RWA的发展应强调收益的价值分配机制,发掘以数据价值为核心的物理世界资产价值。唯有坚持法治先行,探索中国特色模式,才能确保RWA与稳定币真正服务于中国。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推动RWA发展需聚焦四个关键问题。第一,明确RWA关注重点。从现实世界资产的角度划分,当前讨论的RWA更多聚焦于流动性较低的标准化金融资产、非标金融资产以及非金融资产。第二,识别RWA面临的挑战。从金融创新演进的线索出发,充分梳理结构化金融与资产证券化中同类、同性质创新曾面临的挑战。第三,锚定RWA核心价值。其核心价值在于以链上代币化提升“沉睡资产”流动性,并降低投资门槛、增强交易透明度,补足DeFi等链上类金融活动的基础资产支撑。第四,推动RWA创新活动健康发展。通过甄别RWA细分产品或业务的实质性风险特征、完善相关制度规则与监管模式、推进标准化建设等,推动其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终目标。

据悉,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