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三区”叠加政策优势凸显

成为央国企总部及子公司、国际头部机构、国家级技术平台及行业龙头投资置业的首选地

2025-09-22 16:45 中国发展网 明慧

摘要:运河商务区不仅拥有副中心最现代、最时尚的城市景观,还是各类政策支持、资源投放的优先保障地,更是各类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改革试验田,也因此成了央国企总部及子公司、国际头部机构、国家级技术平台及行业龙头投资置业的首选地。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明慧报道  2025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前一天,记者来到位于百里长安街东端、千年大运河北首、地处副中心五河交汇处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零距离感受这里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和蓬勃的发展活力。

据了解,运河商务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的主阵地、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主要承载地,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创新和高端商务功能的规划发展区,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综合业态,比肩伦敦金融城的金丝雀码头。目前正在以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为目标,加快建设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运河商务区不仅拥有副中心最现代、最时尚的城市景观,还是各类政策支持、资源投放的优先保障地,更是各类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改革试验田,也因此成了央国企总部及子公司、国际头部机构、国家级技术平台及行业龙头投资置业的首选地。

三个主要开发区拥有千万平米规划空间据了解,运河商务区三个主要开发区规划面积7.8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379万平方米。自2009年开启一级开发建设以来,经过16年的发展,累计完工面积484.6万平方米。南部的0101街区,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进入收官阶段,北投集团、首旅集团已投入使用,华夏银行总部完成主体结构建设。第二批搬迁市属国企已开展选址。大运河畔的核心区,多个产业项目已精彩亮相,运河天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合景泰富、富力等产业和轨道交通平谷线、配套设施瓮城遗址公园等多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温榆河畔的新城金融园区,紫光科技园、金融街园中园等多个产业项目已落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创新基地启动施工建设、轨道交通M101的通州西站、商务园站都在这个区域,也处于建设阶段。

保持每个工作日新增10家企业注册的速度。数据显示,2025年1-8月,运河商务区保持每工作日新增10家的企业注册速度,目前累计注册企业2万余家,占全区企业总数8.48%。按行业分类,已有三峡资本、华夏理财、云锐国际等总部企业23家,华兴海安、北银理财、副中心产业基金等央国企及子公司218家,工、农、中、建、邮储北分、北京银行、农商行等金融企业154家,三峡新能源、仟亿达、随视传媒、阳光人寿保险等上市公司及子公司116家,新译科技、佳华智联等国家高新企业120家,小罐茶业、传神等专精特新及子公司企业123家、三峡地质安全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15个。2024年实现税收66.2亿元,税收产出2536元/平方米。2025年1-7月,运河商务区形成税收44.66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22.5%。可以看到,运河商务区以全区8%的企业数量贡献了全区超22%的税收。而且,比重已经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长。

“三区”叠加政策优势凸显吸引众多投资。通州与顺义、朝阳共同组成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其中通州组团包括运河商务区与张家湾设计小镇共10.87平方公里,这代表着运河商务区享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区”政策叠加优势,有着更加便捷的投资和贸易往来环境、更加友好的外籍人才服务措施和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流动政策。提供更多投资机会。例如,全面取消了制造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取消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市场调查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支持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并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支持奖励。提供更多便利服务。例如,实施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制度;为外籍人才办理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提供便利,符合条件的还可纳入办理永久居留便利通道;推出了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对目录中专业人才提供出入境便利、工作居住证办理等支持政策;取消对境外个人申请从事证券投资咨询、期货交易咨询业务的限制;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

责任编辑:明慧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