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大庆市:九间遗址考古发掘3000多件辽金文物

2025-09-22 15:44 中国发展网 袁小峰

摘要:大庆市大同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周天伟表示,今天展出的每一件陶罐、每一块砖瓦、每一张航拍图,不仅是我们揭示辽金时期历史文化内涵的学术结晶,它为我们展示了金代女真人全面的生活与生产场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小峰报道 19日,大庆市大同区举办九间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共展出辽金时期陶器、瓷器、金属器、石器和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150余件,其中130余件文物是首次亮相。

据介绍,九间辽金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九间村西南,该遗址南北宽约200米,东西长约1000米,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自上世纪80年代九间遗址发现以来,黑龙江省、大庆市文物部门和黑龙江大学多次深入探查,于2019年开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黑龙江大学师生、大庆市文广旅局和大同区文体旅局干部组成联合考古队,历时5载完成5次系统性考古发掘,累计出土各类文物3500余件。这些深埋地下近千余年的珍贵文化遗产,揭开了辽金时期社会生活的神秘面纱。同时,填补了大庆地区辽金时期考古的空白。

“作为九间遗址考古工作的亲历者,回首发掘工作的数百个日日夜夜,许多温暖的画面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该遗址整体保存状况良好,2019-2024年间,发掘总面积共计3050平方米。发掘出大型建筑台基1处、窑址6座、房址17座、灶址5个、灰坑417个、灰沟33条。同时,出土了辽金时期种类包括有陶、瓷、金属、石和骨器等重要遗物达3500余件。”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包曙光介绍。

该遗址的出土遗物具有典型的辽金时期特色。陶器可分为容器、工具和建筑构件三大类,其中陶容器多为泥质灰陶,表面纹饰除弦纹、篦线纹、附加堆纹外,绝大多数为素面,形制多为卷沿、鼓腹、平底,器类见有盆、罐、甑、盏、盘等;陶工具包括球、纺轮、网坠、支座等;陶质建筑构件包括凤鸟、兽首、鸱尾、瓦当、檐头板瓦等,这些建筑构件制作精良,造型优美,是不可多得的金代建筑艺术精品。瓷器以白瓷为主,偶见酱釉瓷,主要形制为碗、盘等,胎色多灰白,青白釉,内壁施满釉,有涩圈,外壁施釉至圈足,圈足底不着釉。另见少量的红色胎施黄白釉的瓷盘,胎质较粗糙,内壁满釉,底有支钉支烧痕,外壁施半釉,流釉现象明显。初步判定这些瓷器应与冮官屯窑有一定的联系。玉石器包括磨制而成的砺石工具和各种料器制成的装饰品。铁器发达,主要有钉、钩、刀、环、管、甲片和坩埚等。坩埚的发现也表明了九间遗址冶铁业的发展状况。铜器则以铜钱为主,另有少量铜饰件,如小铜人和挂坠等。骨器数量繁多,有笄、簪、篦等生活用具,还有少量蚌饰。

大庆市大同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周天伟表示,今天展出的每一件陶罐、每一块砖瓦、每一张航拍图,不仅是我们揭示辽金时期历史文化内涵的学术结晶,它为我们展示了金代女真人全面的生活与生产场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这一发现也丰富了辽金时期黑龙江西部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为我们了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历史交融的进程提供了有力证据。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