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安徽省出台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

2021-02-10 17:15 中国发展网
产业转移

摘要:近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安徽省制定了皖北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对于推动集聚区加快建设,承接沪苏浙等产业转移,优化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打造具有竞争力产业集群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安徽皖北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滁州市定远、凤阳、明光和六安市霍邱四县(市),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近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安徽省制定了皖北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对于推动集聚区加快建设,承接沪苏浙等产业转移,优化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打造具有竞争力产业集群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经济导报》采访了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皖北经济发展处有关负责人。

《中国经济导报》:请问《实施方案》在起草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考虑?

在起草过程中,安徽省围绕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的目标方向,着力把握五个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对接皖北优势和潜力,顺应产业转移新趋势,力求体现国家对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最新要求,着力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二是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推进。切实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加快皖北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提出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的发展思路和构建“两群、两区、三带”城镇空间的战略构想,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对人口集聚的带动作用。三是科学设置产业承接重点平台。立足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际)合作共建园区,在皖北六市和四个县(市)所在市各选择一个开发区,作为省市共建的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6+2+N”产业承接空间新格局。四是引导承接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开发区和城镇空间的产业基础、资源条件与发展潜力,提出每个试验区重点承接2至3个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努力在科学承接、绿色承接、高质量承接方面发挥试验示范作用。五是注重建立全面合作对接机制。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要求,立足现有合作基础,全面推进省级、市级政府和开发区层面与长三角的对接,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对接机制,保障承接产业转移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中国经济导报》:请问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到2025年,集聚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建立较为完善的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集聚区品牌影响力初步显现。到2035年,形成若干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区域重点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大中小城镇和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集聚区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中国经济导报》:请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实施方案》由总体要求、空间布局、产业承接载体建设、产业承接发展重点、推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基础设施支撑、保障措施八个部分构成,包含八个专栏和一个“6+2”试验区空间布局图。其中,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包括打造“6+2+N”产业承接平台、构建“两群”“两区”“多点”空间承接格局;产业承接载体建设包括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建设高能级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包括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做优做强装备制造业、提质升级消费品工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高效生态农业;推动绿色发展包括严格产业准入标准、实现节约集约发展、建设低碳循环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包括创新平台管理体制、完善合作对接机制、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基础设施支撑包括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强化监测评估。

《中国经济导报》:请问“6+2+N”产业承接平台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6+2+N”产业承接平台是指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中,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际)合作共建园区,构建集群化、差异化的“6+2+N”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布局模式。“6”是指皖北6市各选择一个园区,即淮北濉溪经开区、亳州高新区、宿州高新区、蚌埠高新区、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阜阳经开区)、淮南高新区,“2”是指4个县(市)所在的滁州、六安两个市各选择一个园区,即凤阳经开区、霍邱经开区,作为省级重点推进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N”是指皖北其它符合条件的园区,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承接产业转移。

《中国经济导报》:请简要介绍目前安徽省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相关情况?

安徽省多措并举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一是强化制度设计。印发《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国家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任务分工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压紧压实责任,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二是坚持项目推动。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智能制造基地、新型智慧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提升示范等工程,谋划推动“十四五”集聚区建设重大项目398个,总投资1.4万亿元,已专门呈请国家协调支持。三是打造承接平台。依托皖北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际)合作共建园区,加大产业承接工作力度,2020年1-12月,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1077个,同比增长15.93%;实际到位资金2637.99亿元,同比增长11.02%,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四是突出资金扶持。落实新一轮皖北支持政策,会同财政部门及时预拨集聚区专项资金7.8亿元,支持试验区建设、三市九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贴息等。五是健全激励机制。研究提出集聚区综合绩效考评办法,强化科学承接、绿色承接、高质量承接,激发内生动力,促进集聚区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导报》:安徽省下一步如何加快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

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是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主动顺应产业转移新趋势的有力举措,是协同推进后发地区加快发展的有益探索,是国家赋予安徽的重要职责使命。作为集聚区建设的责任主体,安徽省将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用足用好国家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实施方案,统筹安排省加快建设集聚区专项资金,健全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将集聚区打造成为长三角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样板区、淮河生态经济带产城融合发展先导区、重要的能源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培育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李应松)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