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经济发展韧性强 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2022-04-20 10:46 中国发展网 安宁 甄敬怡
一季度经济

摘要:孟玮表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回归正常轨道。企业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很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很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本报记者 安 宁

实习记者 甄敬怡

“今年以来,面对更为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一些超预期因素的出现,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提高,实属不易。”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4月份新闻发布会,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就稳增长、大宗商品价格、纾困服务业、粮食安全、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孟玮表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回归正常轨道。企业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很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很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以更大力度政策举措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孟玮谈及国家统计局一季度经济数据时表示,从数据来看,前两个月的消费、投资增速均有所加快。但3月份以来,由于国内疫情多发,特别是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消费特别是接触性聚集性消费以及一些投资项目受到较大影响,3月当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由增长转为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前两个月明显回落,消费、投资出现了较大波动。

“同时要看到,疫情对国内需求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回归正常轨道。”孟玮说。

孟玮表示,为实现稳增长,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政策举措靠前发力、适度加力,并积极谋划更大力度的政策举措,强化政策协调联动,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具体有三方面措施。

着力扩消费促投资。消费方面,重点是推动出台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政策文件,努力稳定当前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落实好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鼓励地方加大帮扶力度,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扩大重点领域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向农村延伸。引导金融机构丰富大宗消费金融产品。投资方面,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扩大投资有关情况,下一步将积极促进有效投资,力争在上半年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加大助企纾困力度。重点是加快落实好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18条政策、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43条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中小企业减负纾困政策落实督查,持续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认真落实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的基础上,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坚决守好民生底线。重点是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工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鼓励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切实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针对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制定完善各类应对预案,加强政策储备,及时出台有力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

今年以来,我国先后与尼加拉瓜、叙利亚、阿根廷、马拉维等四国签署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欧班列国内重点铁路口岸及境外主要运输通道保持安全畅通,总体运行平稳高效,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孟玮介绍,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3630列、运送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9%,综合重箱率97.7%,单月开行量连续23个月保持千列以上,有效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部署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三方面15项重点任务。孟玮概括为“三个统筹”:一是统筹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包括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绿色能源合作、绿色交通合作、绿色产业合作、绿色贸易合作、绿色金融合作、绿色科技合作、绿色标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等9项重点任务。二是统筹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包括规范企业境外环境行为、促进煤电等“两高”项目绿色发展等举措。三是统筹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包括绿色发展合作平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境外项目环境风险防控等支撑保障。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统筹协调和系统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工作,加强宣传引导,适时组织开展评估,确保相关重点任务及时落地见效。4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国开行、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举行三方协调委员会会议,深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方面的合作。

持续加大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

“近期疫情多点散发,给市场主体特别是服务业相关行业带来不小困难。”孟玮说,为帮助服务业渡过难关、稳定恢复,经国务院批准,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3个部门,集中出台了纾困服务业43条政策措施,并持续推动政策落地。孟玮从两方面介绍了最新的进展情况。

部门层面,各领域配套政策陆续发布。孟玮举例说,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密集发布10项减税降费政策公告,国资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等系列政策措施。

地方层面,各地加速推动政策落地。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制定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创新支持举措。

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巩固和拓展各项政策成效,继续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着力打通难点堵点。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加大重点措施协调督导力度,及时有力解决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另一方面,强化政策落实情况跟踪问效。持续深化政策宣传指导,让更多市场主体知晓政策、用好政策。指导各部门、各地区主动对接市场主体,推动政策尽快落地执行,对落实不到位的部门或地方,加强督促指导和通报。

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以国内保供稳价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孟玮在谈及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时如是表示。

近一段时间,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价格明显上涨。“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部分大宗商品外采比例比较高,国际价格上涨客观上会带来输入性影响,加大国内PPI上行的压力。”孟玮说。

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密切跟踪研判部分原材料供应和价格运行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从当前情况看,3月份,PPI同比上涨8.3%,涨幅较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PPI高位持续攀升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后期走势,孟玮分析,尽管国际输入性因素增加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但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叠加高基数效应,预计年内PPI总体回落的态势不会改变。

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三方面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一是密切跟踪大宗商品市场和价格走势,持续加强监测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判形势、及早应对处置。二是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快优质产能释放,加强价格和储备政策协调联动,发挥储备调节作用,强化储备和进出口调节。三是强化市场预期引导,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

我国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

近期,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危机担忧加剧。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球粮食价格再次跃升至历史新高。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危机风险在增加,我国将如何应对?是否会增加国家储备?

“相较之下,我国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孟玮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粮食库存较为充足。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增强。三是粮食应急保供能力日益增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

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需要我们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毫不松懈地做好相关工作。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有效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稳定粮食生产,精准安排政策性粮食销售,持续抓好粮食收购,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加强粮食市场执法监管。

当前,正是春耕时节,化肥供应保障直接关系粮食等农业生产稳定。然而,我国钾肥需求约有一半依赖进口,在外部较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是否能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的稳定,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对此,孟玮表示,去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春耕备肥启动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密切研判供需形势,及时通过建机制、促生产、抓储备等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支持春季农业生产,夯实夏粮丰收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当前来看,我国氮肥、磷肥供应总体有保障,钾肥需要部分进口以满足农业需求。”

针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我国钾肥保供稳价问题,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引导重点钾肥生产企业增产增供、部署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积极组织扩大钾肥进口、畅通钾肥国内运输、推动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等一揽子措施,全力推动钾肥保供稳价。据监测,近期钾肥供应形势持续转好,全国氯化钾批发价格稳中有降。

孟玮介绍说,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密切监测研判化肥供需及价格形势,充分发挥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作用,推动各有关方面切实做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生产方面,切实增强国内化肥生产供应能力,推动停产企业尽快复产、达产,督促煤炭企业履行与化肥生产企业签订的煤炭供应中长期合同,能源企业要保障化肥生产企业天然气、硫磺稳定供应并合理确定价格。运输方面,提高化肥及其生产原料运力保障水平,优先保障化肥国内运输,落实农用化肥铁路运价优惠政策,对进口到港化肥及硫磺等化肥生产原料优先接卸。储备方面,督促承储企业将到期储备化肥尽快向市场销售,加强国家钾肥储备前期竞拍投放后续监管工作,督促竞拍成交企业严格履约。流通方面,提高化肥流通效率,加快农资进店进村入户,确保不断档、不脱销、不误农时。监管方面,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协同配合,对特殊品种化肥生产流通企业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化肥市场违法行为。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持续显现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宣布,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一年多来,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持续显现。”孟玮具体介绍了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的六方面成果。

一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新增上市公司302家,累计股票融资5439亿元。率先开展契约型基金商事登记试点,一批优质私募管理机构落户深圳。

二是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破产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收到个人破产申请1084件,审理终结个人破产案件89宗,在一批企业破产程序中与香港法院实现互认。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改革有序推进,全国首例“知识产权行政禁令”落地实施,首次通过司法认定人工智能生成文章构成作品、权利人享有著作权。

三是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出台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已为符合条件的人才签发《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440余份。在37家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160多件。

四是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方面,在税务、建筑、规划、旅游等领域,实现港澳专业人才免试跨境执业。截至目前,69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6家合资税务师事务所完成行政登记,324名香港建筑和29名规划专业人士办理执业登记。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在深圳盐田港加注成功。

五是民生服务供给方面,稳步推进国际前沿药品应用试点,13种临床急需药品和3种医疗器械获批使用。118名港澳籍医师在深圳取得医师执业证书,37位港籍顾问医生在深圳获得正高级职称证书。

六是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方面,气候投融资改革制度框架下第一批入库项目成功融资,深圳首宗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挂牌成交,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同时,改革与立法实现有效联动。”孟玮介绍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深圳市暂时调整实施4部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为游艇自由行实行免担保、国际船舶登记改革等提供重要法治保障。新制定个人破产条例、数据条例等7部经济特区法规,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兴领域立法加快推进,有效填补相关领域制度空白。

引导钢铁企业摒弃粗放发展方式

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在持续推进,今年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推进?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孟玮表示,2021年,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减少近3000万吨,粗钢产量压减任务全面完成。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粗钢产量压减过程中,将坚持‘一个总原则’,突出‘两个重点’。”孟玮解释说,“一个总原则”为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在保持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积极性,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用地等相关法律法规。

突出“两个重点”为坚持区分情况,有保有压,避免“一刀切”,在重点区域上突出压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在重点对象上突出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粗钢产量,目标就是确保实现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责任编辑:蔡若愚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