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论坛释放金融"政策大礼包",远东资信点评央行八项重磅金融政策
摘要:本次提出设立个人征信机构,或意味着个人征信牌照将加快发放,推动个人征信机构提供多元化的个人征信产品,推动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双轮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潘功胜致辞并发表演讲,宣布将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认为,央行八项重磅金融政策利好金融市场,上海“先行先试”助力金融对外开放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一是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高频汇集并系统分析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黄金、票据等各金融子市场交易数据,服务金融机构、宏观调控和金融市场监管。对此,张林认为,目前银行间市场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一个大型的数据和信息中心,由交易平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中央对手方清算机构(上海清算所SHCH)、登记托管机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CCDC)共同组成。交易报告库将交易、清算与托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汇集和分析,能够系统揭示金融市场的交易行为、清算与风险敞口、资产与担保、机构结构与偏好等各个层面的动态信息,有助于提升透明度与效率、强化风险管理与监管、支持产品创新与决策,更好的服务金融机构、宏观调控和金融市场监管。
二是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张林认为,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专注于M0支付,其价值与现有法币的汇率为1:1,无需资产抵押,由国家主权和外汇储备支撑。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抓手,也将是与稳定币形成有力国际竞争的数字货币。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动跨境支付使用数据人民币,有助于突破当前SWIFT体系耗时长、成本高的弱点,也有助于激活离岸市场,强化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在本次公布的八条金融政策中,也提出将在上海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那么该试点也将成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良好试验田,比如在试点内探索比如用数字货币结算离岸大宗产品贸易,既规避美元汇率波动,探索智能合约自动清结算的机制体系。
三是设立个人征信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个人征信产品,进一步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张林认为,由于在具体征信场景过程中,应用个人信息将面临数据共享以及隐私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掣肘,因此需要兼顾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商业效益与公共属性、技术创新与风险可控,监管审慎性远超其他金融领域,目前仅批设三家个人征信机构。本次提出设立个人征信机构,或意味着个人征信牌照将加快发放,推动个人征信机构提供多元化的个人征信产品,推动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双轮发展。
四是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业务规则,支持上海发展离岸贸易。张林认为,从宏观背景上来看,面对着国内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外部经贸环境不确定性的持续增强,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资本输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时点,离岸贸易看似是单一试点,实则牵动人民币国际化、全球供应链重组、金融开放三盘大棋。离岸贸易试点的核心价值在于“离岸”二字。传统贸易金融服务受制于在岸监管(如外汇核销、关税凭证),而离岸模式通过“两头在外”实现资金流与货物流分离,这正是离岸贸易对于传统贸易的突破点。
五是发展自贸离岸债。遵循“两头在外”的原则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拓宽“走出去”企业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张林认为,在美元走弱以及全球对于美债信心不足的背景下,随着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韧性的认可以及金融对外开放不断迈向更高水平,离岸债券市场与熊猫债市场在近两年都取得了较高增长。自贸离岸债是离岸人民债的特殊形式,是指面向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已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区内及境外机构投资者所发行的债券品种,发行人可以为境内、自贸区内及境外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发行币种包括人民币和外币。从这一定义来看,它是一种兼具传统离岸融资债券和在岸融资债券特点的创新型金融工具,某种方面可以视为“在岸的离岸债券”。通过自贸离岸债这一融资工具,为“走出去”企业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优质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和资金来源。
六是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实现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助力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张林认为,2025年4月底上海出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两项重磅政策。这些政策标志着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其中,自有贸易账户(FT账户)解决了企业跨境资金流动的关键瓶颈。传统模式下,企业跨境结算需要开立多个币种账户,流程繁琐。FT账户作为本外币合一的多币种账户,大幅简化了企业操作。同时,企业可以在离岸、在岸两个市场中灵活选择更有优势的资金价格,节省汇兑成本。展望未来,上海将依托FT账户构建“离岸金融生态圈”,推动离岸贸易人民币及数字人民币结算,也有助于以上海为牵引,通过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来进一步巩固我国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
七是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包括开展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试点。积极推动上海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发行科创债券。张林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指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来定向支持某个领域的信用扩张。根据本条政策表述,央行将在以下领域通过再贷款政策予以定向支持: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信用证流程,支持在沪商业银行向外贸企业提供融资,该领域的再贷款工具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跨境贸易再融资通过对商业银行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提供再融资支持,帮助外贸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该领域的再贷款工具将对商业银行服务跨境贸易再融资提供进一步的激励。目前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已为两家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福费廷业务,并成功申请再融资。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有助于扩大政策覆盖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特别是将支持范围扩大至转型金融领域和地方特色产业,能够更精准地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在科创债领域,上海也是我国的科技创新重镇,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发行科创债可以提升股、债之间的联通效率,更好服务上海科技创新。
八是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推动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便利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张林认为,该政策的出台正当其时,首先,这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意义较大。目前中小企业面临外汇避险难和避险贵的问题,而银行提供的远期结售汇等场外衍生品存在规模门槛较高的问题。外汇期货市场参与门槛较低,可以解决中小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难题。其次,这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需要。发展外汇期货有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交易场内化,让更多实体经济主体直接参与外汇期货交易,从而丰富外汇市场的成交方式和清算方式。第三,这是应对外部竞争的需要。目前新加坡交易所等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非常活跃。境内亟需建立自己的外汇期货市场。第四,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举措。外汇期货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和价格发现机制。
责任编辑: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