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要建立一整套与新动能特性相匹配的发展成果共享机制
摘要:一是“水龙头拧得更大”,二是“水管更加通畅”。水龙头“进水口”对接的是经济增长动能,要引入更多的增长动能,动能的级别要足够大,“出水口”对应的是老百姓的获得感,中间这条“水管”就是一整套与新动能特性相匹配的发展成果分享机制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5年中期论坛”在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成员邹静娴代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来发表2025年中期宏观经济形势的主报告,报告指出,当下时点非常关键,体现在三方面: 经济动能持续性的关键观察期。一季度5.4%这个开门红可以说超出了市场预期。这个动能能否持续就影响到下半年经济主体的信心;这也是承上启下的时间点,前面密集出台了很多政策,现在是前期政策落地效果的观察期以及后期政策的衔接期;中美两国政府在这期间会对关税政策进行广泛的评估研判,同时也是企业的调整适应期。
报告分析认为,出口在关税政策扰动下还是展现出了相当强的韧性,背后的支撑因素包括:对美出口在减少,相应增加了对东南亚和对欧盟的出口;抓紧“抢出口”的效应;对美出口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整体而言,在关税扰动下,全球供应链没有被阻断,但是在被拉长。受政策刺激的投资和消费,前5个月,社零累计同比增速是5%,5月单月增速6.4%,这创下了202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背后“两新”政策和消费券(政策)的作用非常大。整体而言,上半年经济表现还是比较亮眼的,显示出经济的强大韧性。但下半年的压力是不容小觑的,至少有四重压力:一是,出口所受影响会逐步显现,出口方面,进一步扩展对非美出口,以价换量的空间可能是有限的;“抢出口”效应可能趋于减弱;消费、投资领域的刺激政策效果可能有所减弱;经济内生动力仍有待夯实;下半年“稳就业”压力凸显,并可能和“四稳”中的“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产生螺旋式的交互影响。
报告提出对策建议:一是稳住受关税政策扰动的出口,提升企业自身确定性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要优化和支持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二是政策着眼于巩固、落实和优化,消费补贴政策要加强政策性和直达性,拓展消费补贴的形式,下一步可以拓展到服务消费和产品+服务;三是存量政策加快落实,下半年房地产的止跌回稳应该放到更重要的地位,尽快完成市场出清,妥善处理房地产相关信贷风险。
“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我们现在尝试给出一个在长期提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思考框架,这是我们此次报告的重点。”邹静娴说,有两句话:一是“水龙头拧得更大”,二是“水管更加通畅”。水龙头“进水口”对接的是经济增长动能,要引入更多的增长动能,动能的级别要足够大,“出水口”对应的是老百姓的获得感,中间这条“水管”就是一整套与新动能特性相匹配的发展成果分享机制。
责任编辑: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