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壮美画卷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报道 天津宝坻区依托“大水大绿”资源,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等特色生态农业,流域内蔬菜种植面积达10.2万亩,林业种植面积达3.8万亩,小站稻种植面积达45万亩,年产优质稻谷29万吨。生态环境和生态产业得以良性循环、互促互进。以潮白新河优质水源为依托,“一地两用、一水两养”,发展稻蟹、稻鱼等立体养殖26万余亩,在收获鱼蟹、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稻谷品质明显提升,亩均增收600元,实现“稳粮增效、稻渔双赢”。
潮白河畔,稻香绵延;生态湿地,鸥鹭翩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为宝坻这座京津“生态后花园”指明了发展航向。
二十年来,宝坻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牢扛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立足“大水大绿”优质生态资源,持续改善潮白新河流域生态环境,实施潮白新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赛道上凝练总结出潮白新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经验、新模式。
从“生态洼地”到“京津绿肺”
宝坻,地处京津唐“金三角”区域的几何中心,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国家卫生区。绵延百里、水阔千米的潮白新河,整流域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天津的靓丽生态名片和京津冀热门休闲“打卡地”。
宝坻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落实“三水统筹”长效机制和河道整治方案,服务京津冀生态协同绿色发展大局,与蓟州区、三河市、香河县、玉田县、宁河区水务局签订《跨流域联席联巡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与京津冀地区签订《通州区、宝坻区、唐山市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框架协议》等,深化生态协同执法联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合作,共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全力打造长效管护体系,推动流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协同共建绿色生态幸福走廊。
宝坻区积极开展清淤改造工程,实行“一河一策”,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通过上游生态调水补水、河道造林绿化、推进企业绿色转型等积极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累计投入综合治理资金8亿余元。退耕还湿、清淤改造、水系连通、造林绿地,通过多年努力,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天津市首批国家级湿地公园,造林绿化27万亩,林木绿化率达35.5%,恢复湿地5000余亩,湿地总面积达1.3万公顷,公园内湿地生态资源丰富,野生植物达114种,野生动物286种,其中国家级野生保护鸟类17种,鱼类26种,几乎绝迹的潮白河银鱼、鲫鱼等土著鱼类也得到了恢复性繁殖。如今的潮白新河河畅水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万鸟翔集,成为连接京津冀都市群与渤海湾的关键生态廊道。
从“应对污染”到“主动创绿”
宝坻区以科学精细化治污手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宝坻经济开发区水生态环境修复及产业融合发展一体化EOD项目成为今年以来天津市首个纳入市级生态环保金融支持储备库项目。以高架视频、工况用电监控、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平台等科技手段完善大气污染治理手段,从工业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燃煤控制、项目准入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全区大气环境质量,帮扶指导企业优化治理设施,为企业解决治理资金问题,为92家单位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共计7.1亿元,累计淘汰“小散乱污”企业1488家,规范了企业治污主体责任。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源头管控,先后在化工、制革等六大重点行业、83家企业进行了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通过信息采集、风险筛查、布点方案编制、采样分析测试及风险等级划分等一系列工作,摸清了土壤污染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
持续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印发《宝坻区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实施方案》,对6条一级河道、8条二级河道入河排口开展排查溯源,完成溯源排查317个;密切关注各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对一、二级河道开展常态化巡查、监测,审核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28万余个;排查并动态更新871家涉水企业、20个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信息;对11个入海河流入河排水口门进行巡查,保障入海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通过多年努力,潮白新河国考断面水质由2016年的Ⅴ类提升至Ⅳ类,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优良水体比例80%。耕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在100%,核与辐射、噪声污染水平稳定且较低,PM2.5浓度逐年得到改善,2024年宝坻区PM2.5改善率居全市前列。
从“绿色颜值”到“金色价值”
生态优势转化为文旅优势,潮白新河两岸形成特色鲜明的文旅新场景,成为宝坻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的一大亮点。宝坻区积极挖掘潮白新河生态和农业传统文化基因,开发插秧体验、稻田蟹养殖、水稻文化园、采摘园等特色休闲农业文旅项目。两岸打造的28个休闲旅游特色村,年吸引游客近500万人次。依托生态优美、水韵温婉的潮白新河,从2023年开始,以“遇见宝坻·印象潮白”为主题,创新策划举办了三届潮白河四季欢乐旅游节,串起“一河两岸”丰富的文旅资源,推出贯穿四季的数十项文旅活动,让游客感受四季各不同、季季都精彩的宝坻。特别是在“五一”“端午”等节日期间,“来福好事·潮白河畔音乐嘉年华”“宝坻国潮文化嘉年华”、动漫cosplay欢乐大巡游等特色主题活动,激情的摇滚乐、最炫的国潮风、时尚的二次元连续点燃潮白河,让宝坻的“潮文化”、潮白河的“潮特质”更加鲜明,“要表白·到潮白”的城市IP越来越有名气,越来越被年轻人所熟知。
众多体育赛事首选宝坻成为承办地,中国钓鱼段位授牌盛典暨首届中国钓鱼黑坑黄金联赛总决赛、中国·天津宝坻空竹邀请赛、潮白河湿地半程马拉松、中外搏击争霸赛等重大赛事,把景点变成竞技场,年组织活动60余场次,吸引30多个国家、全国24个省市的20余万人参与,跟着“赛事来宝坻”不仅成为了可能,更成为了时尚,持续擦亮了宝坻“体育旅游嘉年华”这一特色品牌。
凭借“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这张绿色名片,宝坻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格局,打造京津冀协作高质量产城融合示范区,不断擦亮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金字招牌。2024年,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为科技城增资8亿元,已到位2.6亿元。目前,科技城已累计吸引近1900家经营主体入驻,其中产业用地型项目42个,总投资额约191亿元,预计全部达产后年税收10.2亿元。今年又有计划总投资额207.88亿元的45个优质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宝坻,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潮白河畔的稻浪翻涌,到林海深处的绿意盎然;从传统农区的绿色转型,到京津协同的生态担当。二十年接续奋斗,宝坻以“两山”理念为笔,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