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科技与艺术共绘移动影像新篇

首届中国手机摄影大展荣誉盛典暨全国巡展在深圳启幕

2025-08-25 14:25 中国发展网 苗露
中国手机摄影大展 深圳 vivo 中国摄影家协会

摘要:21日上午,与会嘉宾共同按下vivo手机快门,用这场极具现代感的影像仪式,宣布首届中国手机摄影大展荣誉盛典暨全国巡展(首站)在深圳正式启航。

1

出席活动的各界代表合影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苗露报道  八月的鹏城,在盛夏的蒸腾绿意里,依旧奔涌着不息的活力。

21日上午,与会嘉宾共同按下vivo手机快门,用这场极具现代感的影像仪式,宣布首届中国手机摄影大展荣誉盛典暨全国巡展(首站)在深圳正式启航。本届大展作为中国摄协携手vivo以移动影像为纽带,深化科技与艺术融合的一次重要实践,以“人人都是创作者”为主题,聚焦科技赋能艺术、全民共创影像的时代浪潮,展现移动影像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耀鹏,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垂林,中国摄协副主席王琛、刘鲁豫、吴健、谢子龙、潘朝阳,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于德海,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协主席李洁军,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文斌,vivo副总裁、影像副总裁于猛,vivo 中国区线上市场副总裁刘宏,vivo品牌副总裁谢之涵,vivo用户沟通部总经理高璐,vivo影像认知产品部总经理汤青良,vivo整合营销部总经理杨文华,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vivo互联网产品平台部总经理焦磊等来宾,与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摄协负责人、入展作者代表及广东各地摄影爱好者、媒体代表共聚一堂,见证这场光影交织的视觉盛会。活动由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克伟主持。

科技赋能艺术,全民影像创作再启新篇

开幕式上,于德海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大展是中国摄协顺应科技发展趋势、推动摄影艺术创作的重要实践。在三个月的征稿期间,大展吸引5.4万余名创作者踊跃参与,投稿作品逾24万件,充分彰显了手机摄影的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创作活力。相信本届大展的成功举办,一定会吸引激励着更多热爱摄影的人们,把镜头对准中国大地的万千气象,观照人民群众的生活日常,持续挖掘更多有温度、有力量的影像故事,推动摄影艺术进一步走进大众生活,共同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2

于猛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vivo始终深耕移动影像领域。自2024年末与中国摄协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以“让每个人成为生活的创作者”为共识,携手推动摄影创作进一步从专业迈向大众,完成科技赋能艺术,艺术温暖生活的双向奔赴。未来,vivo将始终以赤忱之心,坚守“用户导向”与对长赛道的持续投入,秉承“自研+共研”的影像发展战略,用“技术”与“热爱”深度回应用户需求,坚守影像本质,让手机摄影在科技的沃土里深扎根基,绽放出更鲜活的生机与更绚烂的光芒。

荣誉盛典揭晓佳作,多元视角映照时代

4

5

6

7

嘉宾颁授荣誉证书及荣誉表彰

盛典现场,本届大展历经层层甄选与严谨评审的120件入展作品正式揭晓,涵盖“长焦与微距”“组图”“风光”“人像”“夜色”“运动”六大单元。这些作品题材广泛、视角多元,既有包括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等专业摄影师深度创作的匠心与坚守,也有普通爱好者对日常生活的诗意捕捉。现场为入展作者及年度摄影师分别颁发了荣誉证书与vivo旗舰产品全家桶。同时为感谢各级摄影组织对本届大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大展组委会向优秀组织工作单位授予表彰,激励更多创作者投身手机摄影创作。

荣誉盛典后,李舸主席以《算法变革与融创美学——新大众文艺时代的手机摄影》为题分享创作感悟,他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手机摄影以碎片化方式重构社会文化,成为科技日常化下的融创叙事形态。当前新大众文艺向影像转型,普通人既是生活主角也是创作者,大规模参与创作与生活哲思表达。技术打破壁垒推动艺术民主化,未来摄影评价更重思想深度而非技术。他以生动的作品例证科技对艺术表达的拓展,令现场爱好者深受启发。

专家对话解析趋势,AI与影像共探未来 

8

对话现场

在“AI重塑影像边界:技术创新与安全责任的共生之道”主题对话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学术主持人、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上海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教授林路,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中国摄协智能影像委员会委员蒋澍,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滕彬等专家与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vivo画质与感知算法中心高级总监陈锦伟展开深度探讨,解析AI 技术对摄影的创作与表达革新、图像的识别与分类、创意生成的应用、版权保护、隐私安全和伦理规范等核心议题,共同解析行业发展趋势。

李舸在对话中指出,AI既是创作工具的革新,也是行业转型的契机。中国摄影界需在技术红利与文化根脉间找到平衡,推动艺术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鲁京辉在对话中表示,中国摄影界在持续探索的“技术赋能+文化守正”路径,也正是vivo的努力方向。vivo是国内第一家加入 C2PA内容来源和真实性联盟的科技企业,也参与了国际标准的制定。未来我们会继续和行业伙伴携手,推动构建一个透明、可信的内容生态,让每一张照片、每一个视频都值得信赖。专家们一致认为,AI技术将深度重塑影像创作、教育与传播模式,为移动影像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览现场:方寸之间,万象共生

9

展览现场

在位于vivo东莞工业园内的展览现场,策展团队以“方寸之光 万象共生”为主题,打破常规展览的设计框架。通过新颖的展陈设计、精巧的空间布局与独居匠心的光影营造,以及利用借景元素制成的打卡装置,将手机摄影的魅力层层铺展,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式的观看感受。展览现场,环形展架如流动的诗行,环绕园区广场的喷泉池次第展开,水光潋滟间,120件入展作品以大尺寸高清影像(最长边4米)恢弘呈现,丰富细节和色彩层次,令观众惊叹手机摄影竟已具备媲美专业相机的展览级质感。特别是位于水池中央的8个大小不等的内发光亚克力灯箱展架,白天阳光透过炫彩膜投射出绚丽的光影变化,夜晚灯箱与水面倒影交相辉映,观赏效果尤佳。

11

观众观展

12

入展作者为观众分享创作心得

13

入展作者与作品合影

这些作品聚焦社会百态与时代变迁,既有微观世界的精妙细节,也有宏大场景的壮阔视野。展览以“方寸之间 万象共生”的视角记录生活瞬间,构建集体记忆,展现了当前中国手机摄影艺术的多元风貌与创作活力,让观众在方寸屏幕间感受时代的温度与生命的张力。“长焦与微距”单元年度摄影师袁稷的作品《水的瞬间》彰显vivo影像系统在精密控制与专业微距创作领域的卓越性能;“夜色”单元年度摄影师马竟杰的作品《赛博朋克》,利用vivo长焦完美呈现上海浦东的夜色;摄影师黎梓霁使用vivo AI国风模式拍摄的《国风贵州》组图,将家乡的风景融入古典之美,宛若一幅幅精致的国画,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的山水之间,感受自然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青年入展作者马星在接受采访时兴奋地表示,“真没想到,出差途中在高铁站台上拍摄的作品,竟能入选如此高规格的大展。这次来到荣誉盛典和展览现场,不仅亲眼见证了手机摄影的魅力,更在与前辈和同好的交流中深受启发,获益匪浅。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激励继续用镜头记录生活的温度,聚焦时代的脉动,在方寸屏幕间探索更多可能,用平凡视角讲述不平凡的故事。” 

深化合作,推动移动影像艺术化进程 

作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创新实践,本届大展不仅是一场影像盛宴,更是推动全民创作、构建视觉文化生态的重要平台。未来,中国摄协与vivo将持续深化合作,通过技术研讨、创作培训、全国巡展等活动,进一步普及手机摄影艺术,激发大众创作热情,以移动影像为媒介,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首届中国手机摄影大展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移动影像在科技与艺术的交融中迈出了崭新步伐。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革新与创作生态的不断完善,手机摄影必将以更丰富的艺术表达和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书写新时代的视觉史诗。

六大单元年度摄影师作品

14

光纱漫卷,树影成诗(风光单元年度摄影师,vivo)  陈伟楷 摄

15

芭蕉女王(人像单元年度摄影师,vivo)李伟(大萌) 摄

16

水的瞬间(长焦与微距单元年度摄影师,vivo)  袁稷 摄

17

冲浪(运动单元年度摄影师,vivo)  佟飞 摄

18

手机里孩子的成长(组图单元年度摄影师,vivo)  刘玉珺 摄

19赛博朋克(夜色单元年度摄影师,vivo)马竟杰 摄

20

责任编辑:苗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