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2025-08-07 14:57 咸宁新闻网

政务服务水平是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关乎群众获得感与社会运行效率。近年来,各地通过数字化转型、流程优化、服务创新等举措持续深化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智办”升级。

一、深化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政务新生态

以技术赋能打破传统政务壁垒,是提升服务效能的核心抓手。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接入地方和部门政务服务事项超过130万项,“一网通办”覆盖9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一方面,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改革,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例如,多地政务服务平台已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等高频证件“电子亮证”,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全程网办率超90%。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服务精准度。通过分析办事数据识别高频需求,提前推送政策解读与办理指南;依托智能客服7×24小时响应群众咨询,将人工窗口压力分流至线上渠道。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确保政务数据不可篡改,提升社保、医疗等领域信息共享的安全性与可信度。

二、优化服务流程,打造高效便民服务体系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流程再造破解“办事繁、环节多”痛点。一是简化审批环节,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对次要材料缺失的事项允许事后补正,减少企业和群众往返次数。“减证便民”行动成效显著,通过取消证明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群众办事需提交的材料平均减少40%以上。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推出,实现“多表合一、一表申请”,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压缩办理时限,通过“并联审批”将跨部门事项办理时间压缩50%以上,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全流程耗时已缩短至50日内。三是延伸服务触角,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在社区、园区设立“政务服务驿站”,提供自助终端、帮办代办等服务,让老年人、小微企业等群体就近享受便利。同时,针对特殊群体推出“绿色通道”,如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为外贸企业开设跨境业务快速通道。

三、强化服务意识,构建协同共治新格局

政务服务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需从“管理者思维”转向“服务者思维”。一方面,加强政务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与服务态度。通过情景模拟、群众满意度评价等方式,强化“微笑服务”“主动服务”意识,杜绝“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另一方面,畅通反馈渠道,建立“群众点单—政府办单—社会评单”机制。在监督机制上,全国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实现全覆盖,群众可通过窗口评价器、APP、短信等渠道实时评价,差评整改率达100%。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解决群众因政策壁垒、系统故障等导致的“疑难杂症”。例如,通过政务APP、热线电话等收集办事堵点,定期发布整改清单;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服务效率、透明度等进行量化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技术、流程、人员三管齐下。未来,随着数字技术深化应用与治理理念持续革新,政务服务将更加智能、高效、暖心,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平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张丁锋)(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