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这一年”

2022-03-17 11:1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消费帮扶 脱贫 以工代赈

摘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书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的奋斗历史是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

本报记者 | 安宁

几年前,在秦巴山脉讨生活的农妇陈鲜还不敢想象,如今搬到新家后,出门就有超市、医院、广场,步行20分钟就到工厂,每月能挣6000多元。她的丈夫王青峰也不用再外出打工,在家门口的香菇产业基地承包了3个大棚,全产业链让他只要把菇种好就不愁没销路,哪怕因疫情滞销时,当地消费扶贫运营中心也能及时解决困难。

住新楼房,孩子家门口上学,走几步路就能上班、看病、购物……足以载入史册的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我国960万贫困群众的命运。从曾经的“深山老林”到现代化小区,乡亲们对未来的生活难免既憧憬又不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去年4月在广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切实履行部门职责,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有关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工代赈、消费帮扶等工作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政策举措,加大资金项目支持,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把搬迁群众稳住:新家的生活更美好

“上岸后只有一个房子,那有什么用?我们吃什么?”

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看到“茅草房户”“连家船户”的困难生活,开始探索畲民下山、连家船民上岸的移民搬迁工程。当习近平同志弯腰走到矮小的船舱,老船民感动之余不由得道出了心中疑惑。

“船民搬迁,不能把房屋盖起就算完事,更要让他们有生活、有出路、能挣着钱,不能人上了岸、心还留在船上。”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如是说。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20多年来,从“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帮助搬迁群众拥抱新生活的理念一以贯之。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2021年,随着各地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作为牵头部门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将工作重心转向后续扶持,多举措发展安置点后续产业,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深情续写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完善顶层设计。202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等20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从就业帮扶、产业培育、社区治理等多方面明确19条政策举措。此外,还组织召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等。

——开展就业帮扶。协调配合人社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易地搬迁安置点就业协作帮扶专项活动。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464.31万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2%,基本实现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搬迁户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

——加大产业培育。协调配合农业农村部将安置点产业发展纳入《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脱贫地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协调配合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8亿元,专门用于支持人口较多的安置点后续产业扶持。截至2021年底,各地已为安置区配套建成帮扶车间9518个,工业园区1008个,农牧业产业基地或园区11590个,商贸物流园区或冷链仓储基地1137个,旅游产业发展项目1559个。

——提升配套设施。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作为相关领域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重点,给予重点支持。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2亿元,围绕安置点建设21个国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安排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安置点基础设施提升完善和配套产业建设。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86亿元,支持48个位于或服务安置点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9.01亿元,支持地方建设了39个公共实训基地,承担安置点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工作。

——强化社区治理。2020年,协调配合民政部出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央财政对集中安置点“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予以补助。在安置点成立3900多个基层党组织,推动将安置村(社区)作为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重点。目前,已基本实现基层党组织、村(居)委会、驻村工作队对安置社区的全覆盖。

——做好权益保障。协调配合自然资源部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截至2021年8月,全国建档立卡搬迁户应登记安置住房258.18万套,已全部完成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

“总的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地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高度重视、统筹谋划、高位推进、狠抓落实,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搬迁群众不仅实现了“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还正在从“脱贫”走向“致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全面提升。

把农民就业稳住:150万人参与以工代赈在家门口有活干

“疫情断了我外面的活儿,多亏了以工代赈项目,我们在村里就能挣到钱,庄稼也不耽误。”说起家门口的以工代赈项目,四川省眉州市东坡区务工群众李安如十分激动。

“以前我们夫妻俩都要外出打工,现在有了以工代赈项目,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带娃娃和下地干活也没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那样村村民李用之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多采用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李克强总理也反复强调,要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使部分暂时没能就业的农民工有活干、有收入。

风至自灵动,策高当行远。记者了解到,仅去年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联合财政部下达以工代赈中央资金70余亿元,指导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000余个,严格按照不低于中央资金15%的比例发放劳务报酬。

坚守“赈”的初心,以工代赈带动着一大批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据了解,2021年以工代赈项目已带动超过13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已累计组织近6万名务工群众参与以工代训和劳动技能岗前集中培训。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基本完成“十四五”时期以工代赈“1+N+X”政策制度体系设计工作:制定《全国“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为各地以工代赈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印发《关于进一步坚守“赈”的初心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的意见》,推动各地进一步回归以工代赈政策“赈”的初心;出台《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工作指南》,着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组成以工代赈工作部际沟通协调机制,合力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2021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2年以工代赈中央资金40.5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200余个,将带动近10万农村脱贫群众和低收入人口等重点群体稳就业、促增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负责人表示,2022年,以工代赈项目总体上劳务报酬占比预计达到20%以上,部分地区可超过30%甚至40%,进一步提高了就业带动能力。

记者注意到,除中央投资支持的以工代赈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协调有关部门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撬动“农口”各行业各渠道资金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优先吸纳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受疫情影响农民工等农村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

据统计,2021年以来,各地已投入各类资金790亿元,累计实施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约1.4万个,累计带动133万名农村脱贫群众就业,组织开展技能培训28万人次。

不仅群众能家门口就业增收,家乡也变得更美更好了,乡村振兴有了更坚实的基础。“路打通了,终于通车了,再也不用肩挑背扛走路进城了,从此告别了‘泥腿子’,也不用操心安全问题,家里种啥养啥很快就能运出去。真是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好项目,让我们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陕西省略阳县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建成通车时,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

把产品销路稳住:4600亿元消费帮扶额惠及脱贫地区

4600亿元,这是2021年各部门、各地区直接购买或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和服务的总额。

摘帽不摘帮扶。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助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

——政策机制愈优。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9个部门印发《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分年度制定国家层面消费帮扶重点推进工作事项清单,指导各地印发配套政策文件75个。建立消费帮扶部际沟通协调机制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组织开展“消费帮扶新春行动”等产销对接活动,帮助农户加快销售应季农副产品。组织召开2021年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视频推介会,遴选发布消费帮扶典型案例103个,积极引导工商企业、社会组织、市民群众成为参与消费帮扶的生力军,市场化帮销所占比重约60%。

——销售渠道愈丰。各行各业参与消费帮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其中,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等部门和单位,对本系统本行业消费帮扶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安排。2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省级层面工作部署。

社会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供销合作总社“832”平台入驻供应商1.5万家,注册采购预算单位43万个,2021年实现交易额115亿元。中央网信办动员网络公益联盟成员单位,累计帮销脱贫地区农产品23.45亿元。全国工商联等部门组织电商平台和主播达人开展直播带货17场,销售总额达292.7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动员金融机构采取积分换购“满赠满减”等方式,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国铁集团等企业共同发起“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重点企业联盟”,示范带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消费帮扶。

——帮扶方式愈新。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推动脱贫地区认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免收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费276亿元、推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300条全国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消费帮扶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脱贫地区的农副产品滞销怎么办?滞销预警处置机制正逐步完善。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开展了“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等一系列产销对接活动,集中促销脱贫地区农产品。内蒙古、云南、四川等地指导种养殖企业、合作社、农户科学合理组织生产,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对本地多种渠道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情况动态监测分析。在消费帮扶等政策措施的支持下,脱贫地区群众面临的“卖难”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书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的奋斗历史是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