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宏观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明显增多
摘要:2023年将是微观主体更加有活力,新经济动能加速迸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有效提升的一年。
郭丽岩、薛啸岩
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经济总量持续扩大,跃上120万亿元的新台阶,全年GDP增长3%。2020-202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4.5%左右,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这是经受住了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超预期冲击后取得的,努力和成效值得充分肯定。展望2023年,支持宏观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明显增多,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尤其是内需支撑力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效应将更加明显,物价总水平还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一是消费将有较大幅回升,对经济的基础进一步增强。2020-2022年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三年平均增速仅为2.8%,明显低于疫情前的水平。随着防控政策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接触式消费场景加快恢复和更多开启,居民消费需求正在加速释放。各地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促增收一揽子措施加快落细落实,消费可能迎来大幅反弹,有望向疫情前的增速水平加快回归。展望2023年,国内市场有更多可以期待的消费增长点。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步伐加快,鼓励“三孩”等生育政策加速落地,“银发”和“幼齿”消费有望加快扩容升级,并带动相关群体和家庭消费。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建设等举措落地,有利于有序扩大居住消费。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深入融合的背景下,新型消费将呈现增长更快、体量更大、模式业态不断拓展的发展趋势。大力推广绿色认证产品,推动绿色认证结果的广泛采信,推动电商平台和商场、超市等流通企业开设绿色低碳产品专区,拓展居民绿色消费市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将有助于带动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等消费品与服务下乡,从而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二是投资将继续发挥支撑经济回升和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2022以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等相关大项目投资加速下达,支撑了经济稳步恢复。但是,受疫情反复、购房者预期不稳、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等因素影响,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降幅达10%,低于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5.7%。展望2023年,我国仍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扎实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稳妥化解房企资金链断裂风险,有序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预计制约房地产投资的不利因素将有所好转,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降幅有望趋缓甚至转向。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保持平稳的情况下,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支撑将进一步显现。当前在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投资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绿色低碳转型和智能化发展也将持续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投资,金融工具也将继续更好保障重大项目融资需求。
三是服务业有较大回升空间,“四新经济”支撑更加有力。2020-2022年,由于接触式集聚式服务业的场景受限,第三产业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速仅为4.2%,低于2018-2019年7.6%左右的水平。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以来,线下生活服务业已呈现加快恢复的态势,预计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有望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三年来,我国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企业各类经济指标增速都明显高于同期总体指标变化水平。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均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基础再造方面加快发力,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光伏领域相关新产品产量呈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增长。在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速,新经济业态有序规范发展也为青年人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四是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和整体市场的明显优势,这是强化国内基本盘支撑、积极参与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优势。“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资源优势正在加速转化成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不仅规模和范围显著扩大,而且市场结构形态更优化、基础制度规则更完备,市场循环更为顺畅,安全保障能力更强,中国大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更足了。我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一直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着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同时,我国企业更加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新的外贸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从重点商品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从重点贸易伙伴看,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9.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2.9%,提升3.2个百分点。优化防疫措施以来,国内外商旅正在逐步加快恢复,预计2023年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的联动效应有望进一步增强,我国外贸发展将稳中提质,外贸企业加快向产业链中上游迈进,价值链地位稳步提升。
五是宏观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调控手段丰富,各类政策协同一致“拧”成合力。我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实体经济领域的精准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跨境资金流动稳定性显著增强,应对外部复杂变化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聚焦保市场主体和稳就业等目标加大对社会民生相关的支出力度,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六是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保供稳价工作扎实开展,兜牢民生底线。针对不利天气等突发事件的冲击,相关部门不断提升研判预警、应急处突能力,强化国内市场跨区调运和余缺互济,灵活精准运用中央和地方储备进行市场调节,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不断档不脱销。特别是粮、油、肉、蛋、奶、蔬、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调控机制不断完善,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密切关注困难人群生活保障。同时,煤炭、天然气等基础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增强,为生产生活用能提供了更好保障,这些都有利于继续把物价稳定在合理区间,保持“低通胀”的宏观经济运行绩效。
总之,我国有更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结构性亮点将会进一步呈现,能够为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更为强劲的动能支撑。随着一系列稳预期、强信心的措施加速落实,企业、地方、群众敢干敢闯敢首创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将持续释放。2023年将是微观主体更加有活力,新经济动能加速迸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有效提升的一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