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土地 建始县工业遗址蝶变文旅新地标
摘要:建始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摸清闲置(低效)用地底数,优化产业布局,用活“腾笼换鸟”政策,让更多“沉睡”的土地苏醒,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发展网讯 在湖北建始县原杨家湾火电厂的厂区内,机器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忙景象。这片沉寂近20年的土地,正以“工业遗址+文旅融合”的全新定位加速蜕变,即将成为当地文旅产业的新亮点,也为县域闲置土地盘活写下生动注脚。
从“工业伤疤”到“活力地标”
走进改造中的火电厂厂区,昔日的工业印记与新生的文旅元素正在碰撞出独特火花。主厂房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完成“垂直裂变”,7300平方米的民宿酒店、26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4000平方米的室内游乐场,以及可容纳500人的多功能会议厅已初具雏形;108米高的烟囱装上了激光秀设施,未来将成为夜间最醒目的景观。
厂区辅助车间则进行了“横向重组”,依托红砖厂房的独特建筑风格,300平方米的森林书吧、浪漫的红砖烟囱婚庆基地、1500平方米的森林餐厅和研学基地已改造完成。曾经因高耗能、环保不达标而关停的火电厂,正从“工业伤疤”蜕变为集休闲、娱乐、研学于一体的亮丽城市名片。
双期开发激活土地价值
“项目分两期投资开发,总占地174亩,总投资2.5亿元。”项目筹建负责人介绍,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厂房结构。“我们希望在尊重工业建筑语言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延续与新旧融合,让老厂区重新焕发生命力。”
据了解,项目运营后将融入恩施州2小时生活圈,预计年人流量可达100万人次,年营业额约7000万元,新增1000余个就业岗位。这不仅能带动周边餐饮、零售等产业发展,更能通过“文旅引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腾笼换鸟释放发展动能
这片土地的“重生”,是建始县盘活闲置土地的缩影。近年来,建始县持续强化集约节约用地理念,全面梳理城区及乡镇工业聚集区存量用地,通过优化土地要素供给、盘活闲置用地、实施“腾笼换鸟”政策,推动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原火电厂地块通过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用地性质,采取土地及地上附着物整体出让方式推进改造,已为财政带来1.7亿元收入。”县自然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因地制宜”的改造模式,既破解了闲置土地难题,又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下一步,建始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摸清闲置(低效)用地底数,优化产业布局,用活“腾笼换鸟”政策,让更多“沉睡”的土地苏醒,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廖亮 万雪芬 田青龙 汪启宏)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