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甘肃玉门:旧棚换新颜 结出“共富果”

2025-08-21 16:04 中国发展网
柳湖镇

摘要:“在棚里干活,一天能挣80多块,还不耽误照顾家!”柳湖镇小康村农户张和平的笑容里洋溢着满足。温室改造中,镇里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13户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6名农户长期参与棚间管理,家庭收入显著增加。

 中国发展网讯 曾经因设施老化、产销矛盾而“沉睡”的日光温室,如今在玉门市柳湖镇的精心“唤醒”下,重新迸发活力。通过精准施策、机制创新、利益联结,这些闲置资源不仅成为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的“新引擎”,更变身为群众增收、集体壮大的“聚宝盆”,奏响了和美乡村的共富乐章。

把脉问诊,让“闲置棚”醒过来

柳湖镇小康村的27座日光温室,曾是农户增收的“主阵地”,却因建成时间久、设施老化,加上种销矛盾突出,逐渐沦为“空茬棚”。为破解困局,柳湖镇干部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召集村民代表、种植户逐棚分析症结,摸清群众改造意愿。

图为玉门市柳湖镇闲置大棚改造“焕新”绘就设施农业新图景

“钱从哪里来?事由谁来干?”镇里创新推出“衔接资金+村级统筹+农户自筹”模式,总投资210万元,对破损的墙体、钢架、棚膜等进行全面维修更换,同步升级卷帘机、水电线路,让温室重拾生产能力。资金绑定机制更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大家从“站着看”变为“动手干”,共同推动旧棚“焕新”。

 机制破冰,让“低效地”活起来

“以前自己种,选种凭经验、销售靠运气。现在有合作社牵头,啥都不用愁!”柳湖镇小康村种植户张杰的话道出了新机制的成效。

柳湖镇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纽带,联合舜农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抱团发展,推行“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销售、保底收购”的“三统一保”服务,彻底解决散户“技术缺、渠道窄”的难题。更创新“双茬轮作+”模式,秋冬茬种番茄、圣女果,春秋茬轮作西瓜、时令叶菜,实现“一棚两收、四季不断”。

通过对接酒嘉商户建立直供渠道,圣女果、普罗旺斯番茄直接端进商超,流通成本降了15%以上。市农技部门的定制化培训,让绿色种植技术落地生根,农产品优质果率提升至85%,“产量优势”稳稳转化为“品质优势”。

联农带农,让“共富路”宽起来

“在棚里干活,一天能挣80多块,还不耽误照顾家!”柳湖镇小康村农户张和平的笑容里洋溢着满足。温室改造中,镇里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13户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6名农户长期参与棚间管理,家庭收入显著增加。

合作社还为种植户与收购方牵线搭桥,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再不怕“丰产不丰收”。据测算,每棚每年为农户兜底增收超2万元。村集体也通过设施租赁、合作社服务等,年增收入达5.4万元,这些钱全用在刀刃上,修灌溉水渠、补破 损路面,民生改善看得见、摸得着。

从“空茬棚”到“聚宝棚”,从“闲置地”到“共富田”,柳湖镇用实干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激活乡村潜力。下一步,柳湖镇将持续深化联农带农机制,延伸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让更多群众在设施农业发展中收获满满幸福,让和美乡村的“共富果”结得更丰、更甜!(徐玮)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