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铸辉煌 产业腾飞谱新篇——甘肃玉门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摘要:这座屹立于河西走廊、承载丝路精神的活力之城,正乘时代之风、踏转型之浪,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图为蓝天碧水的玉门新城。(岑文喆 摄)
中国发展网讯 当历史的时针划过“十四五”,这里正进行着一场静水深流的深刻变革。五年来,甘肃玉门市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一座充满活力、富有实力、彰显魅力的现代化新玉门,于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气象,呈现出百业兴旺、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
重大项目的牵引与重塑
是什么让总投资410亿元的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这个甘肃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选择了玉门?答案绝非单一的优惠政策,而是一个强大“项目引力场”的形成。

图为总投资410亿元的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开工仪式。
这个引力场,源于清晰的产业定位。玉门锚定“工业强市”战略,主动融入酒泉市“四区一高地一家园”发展布局, 紧扣现代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方向,全力打造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六个百亿级产业链,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陕煤入驻浩海,西部鑫宇、金色润盛等精细化工项目扎堆投产,形成了“引来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效应。
这个引力场,更源于一流的营商环境。玉门深谙“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连续6轮迭代推进改革,“无事不扰,玉事有我”的服务品牌深入人心。“五减一容缺”改革大刀阔斧,审批时限压减95.5%,“拿地即开工”“拎包入住”成为现实。正是这种将心比心、精准服务的“软环境”,构成了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的“硬实力”。从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完善的配套设施,到智慧监管平台的安全保障,项目成长的“生态雨林”日益繁茂。我们看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几乎翻倍,经开区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大项目,已成为玉门重塑竞争格局、汇聚发展能量的核心支点。
科技创新的突围与赋能
对于曾依赖石油资源的玉门而言,创新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生存发展的“元叙事”,是一场深刻的“换脑”革命。
玉门的创新,是战略层面的“高位推动”,入围国家创新型县(市),这背后是顶层设计对“第一动力”的坚定选择。真金白银的投入——累计财政科技支出1.2亿元,带动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5%,展现了玉门在县域发展中坚持创新驱动、敢于优先投入的远见卓识与坚定决心。
玉门的创新,是平台载体的“能级跃升”。国家级孵化器、省市级创新中心、联合中试基地……这些平台成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反应炉”。它更是企业主体的“群星闪耀”。“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构成的创新梯队,展现出蓬勃的市场活力。26家企业牵手高校,51名高层次人才汇聚,打通了产学研的“任督二脉”。
玉门油田成功实现燃气掺氢关键技术示范应用,为全省能源转型树立了实践标杆;凯盛大明攻克光热玻璃“卡脖子”技术瓶颈,彰显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普罗生物以自主创新稳居全球细分市场领军地位……这些生动实践共同印证,创新,正驱动玉门这座老工业基地突破“路径依赖”,完成发展动能的系统性重塑,阔步走在以“智”提质、以“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征程上。
产业体系的协同与演进
玉门的发展,不是单兵突进,而是一曲一二三产业和谐共融、相互促进的“协奏曲”。
农业,在“特色”与“融合”中寻找价值。它不再仅仅是“面朝黄土”,而是向着“高标准农田”“三品一标”“甘味”品牌要效益。四个10万亩种植基地和四个10亿级产业集群,勾勒出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图景。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长、乡村建设提质,“玉门样板”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
工业,在“集群”与“绿色”中重塑优势。如前所述的化工、新能源集群,是这首协奏曲中最激昂的乐章。但工业的“绿意”同样盎然。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储能项目、规模化制氢、抽水蓄能……玉门正从传统能源基地,向现代能源体系和绿色制造基地华丽转身。

图为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机械臂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服务业,在“通道”与“文旅”中激活潜能。借力“疆煤东运、蒙煤南下”的区位优势,千万吨级玉门综合能源港、丝绸之路物流港加快建设,通道经济动能澎湃,货物集散量突破2000万吨,百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链加速成型。文旅融合更是点睛之笔。红色工业旅游、西北特色室内水上世界、昌马石窟等一批文旅新IP持续“出圈”,不仅带来人气与消费,更重塑着玉门的城市气质。维也纳等品牌酒店纷纷落子,地方餐饮、特色小吃、美妆零售等配套业态随之集聚,服务能级不断提升。更令人欣喜的是,自驾游客、房车旅居者日渐增多,他们沿着丝路古道,驶入玉门,停驻休憩,感受这座工业之城焕发的新魅力,“流量”正转化为“留量”,文旅振兴的图景愈发清晰。
这曲产业协奏,最终汇入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宏大叙事。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创建,是城市治理与人文精神提升的缩影;财政八成投入民生,是发展成果共享的温暖底色;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
玉门在“十四五”期间的奋进轨迹,诠释了其以项目建设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科技创新的“主动性”赢得区域竞争的“主导权”,以产业协同的“系统性”构筑整体发展的“竞争力”。这座屹立于河西走廊、承载丝路精神的活力之城,正乘时代之风、踏转型之浪,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篇章。(谢欢 王一先)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