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的陇原“风光”点亮远方的万家灯火
摘要: 曾经“一煤独大”的能源供给格局正在改变。甘肃省电源总装机中,非化石能源装机达8434.8万千瓦,占比73.7%,较“十三五”末提升1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已成为电力供应的绝对主力。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王 斌
从河西走廊的万顷光伏到戈壁大漠的千架风车,从特高压线路的纵横穿梭到能源装备的智慧制造,一幅壮丽的能源转型画卷正在甘肃大地徐徐展开。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紧抓推进‘双碳’工作的战略机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落实打造全国重要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重要指示,交出了一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成绩单。”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甘肃省能源局局长霍子俊在甘肃省此前举行的“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说。
两个转型:
能源结构焕新颜
曾经“一煤独大”的能源供给格局正在改变。甘肃省电源总装机中,非化石能源装机达8434.8万千瓦,占比73.7%,较“十三五”末提升1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已成为电力供应的绝对主力。
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聚合等新型用能模式推广,2024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绿色电力正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角落。
三个突破:
资源优势转化发展胜势
在结构转型的同时,甘肃在3个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新能源开发实现跨越——坚持“乘风而起、向光而行”,沙戈荒大型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新能源并网装机较“十三五”末增长216.9%,增长规模相当于2.2个三峡电站;新能源装机及发电量占比分别达65.1%和39.6%,多项指标领跑全国。
外送通道建设取得进展——目前4条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同步推进,其中陇电入鲁工程今年5月投运,已输送电量超100亿千瓦时;陇电入浙全面施工,陇电入川有望年内开工。“十四五”甘肃外送电量超2600亿千瓦时,覆盖26个省份,真正用“风光”点亮了远方的万家灯火。
能源安全保障坚实有力——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传统能源压舱石作用持续巩固。2024年原煤产量6665万吨,较“十三五”末增长72.7%;建成陇东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油气产量分别增长29.4%和133.9%。
四个提升:
产业发展能级跃迁
更令人振奋的是,甘肃能源产业正在实现全方位提升。
装备制造能级跃升——聚力打造风电、光伏、光热3条全产业链,培育氢能、储能两个新增长点,预计2025年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元,西部最重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雏形已现。
系统调峰能力增强——煤电调峰深度达33%,核准开工8个抽水蓄能项目,建成新型储能659.5万千瓦,光热装机规模全国第一,为新能源消纳构建了多元灵活的调节体系。
电网支撑更加稳固——750千伏骨干网架不断完善,省际联络线路达21条,交流外送能力较“十三五”末增长32.2%,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送出提供了坚强保障。
创新示范效应显现——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绿电聚合”项目即将建成,算电融合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氢能产业政策清单出台,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回顾‘十四五’,甘肃省用‘风光’资源书写了绿色发展的传奇。下一步,甘肃省将全力加快‘十五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推动甘肃省由能源大省向着更具影响力的能源强省目标加速迈进。”霍子俊表示。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