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天敌昆虫防控,有效控制害虫的同时,避免了化学药剂带来的污染、农残超标和抗药性问题。”技术人员道出了绿色防控的核心价值:“这是生态效益与农业安全的双赢。”
甘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造林绿化、草原种草改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建设任务达到6872.9万亩,居全国第二位。
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需在能源、产业、管理三方面协同发力,各地结合自身禀赋探索出差异化路径,一批典型案例已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零碳园区是指在一定周期内,通过清洁技术支持、碳回收技术、能源储存交换等方式,对碳排放进行减少、抵消或清除,最终实现碳排放总量在核算周期内“归零”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产业曾长期占据经济主导地位。但在“双碳”目标下,山西主动求变,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推动能源结构从“一煤独大”向“多能互补”转变。
随着新规落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制度框架将迎来又一次的重要升级。《办法》将更好发挥节能降碳调控引导作用,助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截至2024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720万千瓦,累计发电量达760亿千瓦时,两项指标均位居西北地区前列。
目前,全国电力系统和国家能源局监管范围内702座水电站大坝运行平稳。
在能源领域不断变革的当下,虚拟电厂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管理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山西省在虚拟电厂的发展与建设方面积极布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虚拟电厂的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该电站一次性可储存20万度电,理论上可供5万户居民2小时高峰用电需求,能有效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为新津乃至成都电网迎峰度夏(冬)提供坚强保障,其稳定运行和显著效益,为全省储能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树立了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