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奉贤是个大公园 村村都像度假村

2022-03-10 15:0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乡村振兴

摘要: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以工代赈”,加强监管杜绝小微腐败。用好监管机制、公示制度、投资监理“三把锁”,确保全过程“公开、安全、规范、有序”。

编者按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城乡统筹”着墨颇多。

近年来,我国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跑出了加速度,产业越来越兴旺、生态越来越宜居、乡风越来越文明、治理越来越有效、生活越来越富裕。一幅看得见发展、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尽情铺展在神州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的冷江雨巷(又名“庄行老街”),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持续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张朝登/摄 

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的冷江雨巷(又名“庄行老街”),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持续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张朝登/摄

为更好地反映我国乡村振兴的巨大成就,展示乡村振兴从脑中“一张蓝图”到眼前“一幅实景”的美好画面,我们推出“在希望的田野上”专栏,“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相结合,聚焦“田间地头”“城乡统筹”一线,讲述乡村振兴好故事、传播乡村振兴好声音,希望借此能给更多地区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本期专栏聚焦上海市奉贤区的乡村振兴。

张朝登

近年来,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的上海市奉贤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列决策部署,以田园生态为底色,以现代化为风帆,瞄准“奉贤是个大公园、村村都像度假村”目标,把乡村作为优质稀缺资源,凸显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积极探索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新路,让农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让农民成为香饽饽的职业、让农业成为翘楚的行业。

2021年5月,国家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赴奉调研时,对奉贤区乡村振兴工作予以高度肯定。2020年,奉贤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获国家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1年,奉贤被评为上海首家“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趟新路:国际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

据了解,奉贤区致力探索国际大都市背景下乡村振兴新路的有益实践,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优化现代化布局。奉贤区聚焦乡村空间蝶化,联动新城、镇域、乡村“三个空间”,实施知名策划规划、知名创意设计、知名艺匠工匠、知名运营管理“四名工程”,不断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格局。聚焦筑牢生态底色,统筹“水、林、路、田、宅”,打造“树的世界、花的海洋、鸟的天堂、云的故乡、人的乐园”。聚焦凸显新江南标识,发展“水岸经济”,打造“水上摩天大楼”,南桥源、冷江雨巷、青溪老街、明城新月、五四渡串珠成链,完整呈现“百里运河、千年古镇、一川烟雨、万家灯火”新江南景致。

——推动现代化建设。奉贤区坚守“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建设用地只减不增、基本农田只增不减”的底线,着力总部集群,实现“三园一总部”异军突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预计今年可实现税收20亿元,涌现出一批年可支配收入超千万元、资产超亿元的达标升级村。着力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紧紧抓住“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机遇,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全面完成5户以下零散宅基的归并集中。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因地制宜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功能,不断提升和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四要素发展种子农业,集聚乡村振兴“新”动能。

——深化现代化治理。奉贤区以党建牵引力,激发群众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头雁工程”“堡垒工程”“细胞工程”,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100%。实施“双联双进”,推动党员干部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实现经济社会和干部能力“双进步”。强化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和乡贤带头示范作用,成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打造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云平台,努力实现“一图看全景、一屏管全程、一键控全场”。

——展现现代化生活。奉贤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第一追求,打造“都市里的乡村、乡村里的都市”,让农民拥有更好的房子、更鼓的钱包、更幸福的生活,让乡村比城市更美好。聚焦“老小旧远”,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设点布局,建设养老设施,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满天星”工程,建设百个大空间、千个链接点、万个微基建,让低碳出行、智慧生活、绿色建筑成为乡村标配。弘扬“贤美文化”,举办东方美谷艺术节等一批群文活动。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将2万户宅基打造成安居房,吸引了大批“新农人”(新型职业农民)回归,让珍视乡村、回归乡村、建设乡村成为新潮流。

奉贤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奉贤区将继续充分挖掘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潜能和区位优势,以“今天我看世界、明天世界看我”的胸怀,人设天花板一律拆除,短板制造者一律调整,束缚发展的瓶颈一律突破,颠覆乡村现有模样,颠覆乡村现有发展路径,创造乡村振兴“新样式”,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夯基础:强化政策供给,落实要素保障

在强化政策供给、落实要素保障方面,奉贤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着力增强财政多元投入力度。奉贤区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实现财政支出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2021年区、镇两级用于“三农”的各项投入79.6亿元,同比增长14.1%。2021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占比46.04%,同比增长27.8%。提供贷款1万多笔,总额389亿元,融资性担保额30.2亿元,典当笔数1095笔总额3.2亿元。出台乡村振兴项目中长期财政贷款贴息政策,连续五年贷款贴息总额度10亿元,预计可撬动社会资本约250亿元。充分发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作用,2021年区、镇两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发展奉贤黄桃、庄行蜜梨等特色产业资金占比达5.6%。

——着力提升金融保险服务水平。奉贤区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支持力度,与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信用村”评定工作,南桥镇华严村等6个村获评全区首批“信用村”,积极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出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2021年度申报项目12个,核定补贴总金额1400万元。享受政府性融资担保的企业在保数1963家,贷款余额72.9亿元,同比增长131.8%,担保余额实现翻番。创新金融服务,形成“保险+信贷”“保险+期货”等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机制,主要农产品、农业经营主体保险覆盖率均达100%。2021年7月,台风“烟花”给奉贤农业生产造成不小损失,安信农业保险赔付金额近6500万元,有效降低农户损失。

——着力保障乡村产业用地需求。奉贤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35亩,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用地。建立健全区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库(2020~2022年),涉及项目105个,安排用地820亩。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强势推进占用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和土地综合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快“198”区域(规划产业区外、规划集中建设区以外的现状工业用地)土地复垦,完成土地验收228公顷,完成率108%,做到“建设用地只减不增、基本农田只增不减”。

聚合力:发展现代乡村产业,加快农村三产融合

——全力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奉贤区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合理规划布局,打造青村镇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形成产业融合、联农带农紧密的发展格局。奉贤黄桃、庄行蜜梨两大特色产业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奉贤黄桃种植面积约8000亩,种植农户2750户,年产值1.1亿元;庄行蜜梨种植面积约4300亩,涉及种植合作社15个,农户840户,年产值5400万元。全区共有7个村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特色村镇。

——全力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奉贤区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30%。2021年绿色食品认证获证单位147家,261个产品,认证产量10.49万吨;有机农产品认证4家,4个产品,认证产量193.71吨;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抓好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建设1.4万亩高标准农田,总投资2.2亿元。推动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推进农产品生产追溯体系建设,覆盖率9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9%以上。推动种源农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优质水稻新品种“美谷2号”,初步完成芳香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苗圃面积2.2亩,栽种品种130种。促进绿色生态种养结合,建成生态种养示范基地25个,总面积1500亩;建成美丽生态牧场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备100%配备,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98%以上。

——全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奉贤区聚焦青村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充分挖掘奉贤黄桃产业资源特色,成立国资、集资、民资三结合的基金和公司。优一产,与科研单位合作,引入优质高产黄桃品种,实现黄桃优质高产,稳产期亩产值提升约15000元。强二产,创新开发黄桃汽水、黄桃啤酒等30余款黄桃深加工产品。2021年农产品加工产量67万吨,产值66亿元,产量同比增长4.7%,产值同比增长15.8%。活三产,拉长农旅营销链,开发“十里桃花”观光路、生态垂钓等旅游资源,形成了吴房村、吴房有桃等网红IP,每年吸引休闲旅游10万人次以上,带动就业2000余人,大批在外游子返乡创业。推动粮食深加工和储存,积极探索以粮食“产购储加销”为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建设工作。

——全力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奉贤区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就业+分红”等模式,逐步形成多元利益长效联结机制。持续打响农村综合帮扶“百村”(百村实业、百村科技、百村富民、百村谊民)系列品牌,推进“造血”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综合帮扶效能,百村实业累计村均分红615万元。2021年,全区共培育资产过亿村21个,可支配收入超千万村12个;奉贤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98元,增幅11%,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

增动力:深化改革亮点频现,三产融合增挡提速

近年来,奉贤区致力深化农村改革,形成多个特色亮点:

——持续深化宅基地改革。紧抓“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机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提供流转利用、置换上楼、平移归并、货币化、股权化等多种形式,创新实施“政策超市”,为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后闲置的房产、结余的资金提供有效增收路径,成为上海市首创。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各具特色亮点的产业融合发展点位、乡村人才公寓、“青春里”养老社区,相关做法获中央农办充分肯定。积极探索“共享宅基”。开展“共享宅基”试点,解决房屋老旧、农户分户等实际需求,形成土地共享、建筑共享、收益共享、服务共享、生态共享的“五大共享”模式。

——首创奉贤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以农村“三块地”改革为突破口,坚持联动新城、镇域、乡村“三个空间”,盘活利用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国有建设用地、宅基地,探索将农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与城市人才、产业、资本等高度结合,促进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盘活闲置宅基资源,通过股金、租金、税金联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切实提升集体资产经营能级,实现村可支配收入和村民分红收益双提升。2021年,全区乡村累计落户企业1894家,税收8.78亿元,同比增长72.5%。

——持续深化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以创建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区为契机,加快信息数据融合,推动数据应用,实现乡村地区5G网络全覆盖,农村地区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100%。开发建设“数字宅基信息系统”。探索推动多元应用场景开发,拓展延伸服务内涵,培育数字经济业态,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

——持续做好人居环境民心工程这道“必答题”。创新推广农村人居环境责任区制度,将田水路林宅管理责任落细落实,实现长效管理。结合“面子+票子”双约束,对于责任区制度落实好的个人与单位进行通报表扬与奖励。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以工代赈”,加强监管杜绝小微腐败。用好监管机制、公示制度、投资监理“三把锁”,确保全过程“公开、安全、规范、有序”。

激活力:“奉贤是个大公园、村村都是度假村”

2022年,奉贤区将进一步厘清并准确把握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特点,充分彰显乡村的经济、生态、美学“三个价值”,瞄准城市繁华、农村繁荣、万物和谐、人民幸福,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比学赶超,以乡村更新推进农村新“三态”建设(业态、形态、状态),努力实现“奉贤是个大公园、村村都是度假村”的美好愿景,让广大农民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

这其中,凝心蓄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四个现代化”,成为重中之重:

——优化现代化的布局。一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开展组团式修缮,提高农民居住品质。探索打破村界限制,逐步完成5户以下零散宅基在保留村内通过插建、打补丁等形式归并集中。全年完成5户以下宅基地274个点位684户的归并工作。二是用好用足“政策超市”。发挥“政策超市”功效,让农民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产品,做到“总有一款适合你”。各街镇建立三大公司(宅基地建设公司、经租公司、资产经营公司),加强对宅基地建设、流转等各环节规范管理。三是打造现代化小镇。全面盘活撤制镇社区资源,大力发展撤制镇社区特色和优势产业。合理安排社区内集中居住点、社区范围毗邻区集中居住点选址,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推动现代化的建设。一是构建完善公园体系。构建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村级公园)的城乡一体化公园体系。积极挖掘森林、重要结构生态和重要生态廊道空间资源。新建一批公园绿地,构建“小、多、匀”的公园绿地系统。二是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统筹“田、水、路、林、宅”五大要素,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不断提升规划水平、提升环境品质、提升村容风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优化工程,打造更优的居住环境、更美的村落形态、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可持续的运作机制。三是推动道路提档升级。深入开展“美丽街区”创建,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至2022年底,完成全区乡村道路新建、升级改造全覆盖。

——植入现代化的功能。实施“三园一总部”、生态商务区建设。利用闲置宅基地,就地改造、就地提升,发展总部经济;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引进企业总部,推动人才和资本向乡村逆向流动、汇聚集中。加大乡村产业招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市属国企、优秀民企等入驻乡村。围绕一川烟雨、浦江第一湾等重点区域,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完善生态商务区各项功能。大力开展总部招商,全年“三园一总部”落户企业税收力争突破20亿元。继续开展达标升级村创建,争取2022年五星级村数量大幅增加。

——深化现代化的治理。一是强化乡村社会治理。持续开展“双联双进”活动,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打造人力资源集聚平台。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约定”,在乡村治理中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工作。深化“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和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青春里”养老社区建设,打破镇界、村界壁垒,研究跨区域养老转换指数。二是加强农村综合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完成本年度生活困难农户动态调整,实现所有建档立卡生活困难农户精准帮扶全覆盖。鼓励支持驻村指导员扶持相对薄弱村发展。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继续开展全国和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