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无事不扰 “玉”事有我——甘肃玉门在“有无之间”书写营商环境新答卷

2025-07-16 16:45 中国发展网 徐玮、窦文静

摘要:近年来,甘肃玉门市始终瞄准“西部领先、全国靠前”的目标,以“无事不扰、玉事有我”为核心理念,凭创新打破壁垒、靠服务温暖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和服务升级,持续擦亮营商服务品牌,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项目高效落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实现企业开办一件事“一窗受理、一次录入、自动分发、并行办理,统一送达”,为办事主体提供全方位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中国发展网讯 近年来,甘肃玉门市始终瞄准“西部领先、全国靠前”的目标,以“无事不扰、玉事有我”为核心理念,凭创新打破壁垒、靠服务温暖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和服务升级,持续擦亮营商服务品牌,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项目高效落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无事不扰”——给企业松绑,让发展“轻装上阵”

“以前一年要应付十几次检查,现在大半年一次综合检查就搞定了,省出的时间全部可以用来抓生产!”说起如今的营商环境,玉门甘肃能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员工王世福连连点赞。这背后,是玉门市“综合查一次”制度的硬核支撑。整合28个执法部门的251项涉企检查事项,入企检查频次直降30%以上,非现场“无扰检查”占比超70%,让企业从“迎检忙”回归“生产忙”。

更智能地监管,让“不打扰”成为常态。扫描玉门重点企业的专属二维码,安全生产、法律咨询、贷款申请等一键直达,这张小小的“企业码”,让企业“一次也不跑”就能搞定审批事项。依托智慧信用市场监管平台,玉门市创新推出“一业一查”模式,实现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四大领域”一体化智慧监管。而《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的出台,32件“柔性执法”案例的落地,既守住了监管底线,又给了企业容错空间,让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信用“指挥棒”的威力同样显著。通过公共、行业、市场化三方信用评价,玉门市对企业实施“差别化监管”,诚信企业被重点宣传,失信行为被公开曝光。如今,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大幅提升,信用承诺履约率超98%,“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性生态已然形成。

“玉事有我”——把服务做细,让企业“暖心安心”

“凌晨3点咨询政策,AI数字人‘玉事通’秒回!”这是玉门企业主对当地政务服务的直观感受。为了让服务“不打烊”,玉门市线下设立为企服务中心,线上推出“政务AI+”平台,7×24小时随时响应企业诉求,政策咨询响应时间从1天压缩到3秒,语音交互准确率超95%。而“警医邮”一站式服务的推出,更是让驾驶证换证等业务“就近办、高效办”,把便利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服务不止于“快”,更在于“全”。针对企业从落地到发展的全生命周期需求,玉门市创新设立7名“阶段管家”和46名“事项管家”,一对一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如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37个工作日,提速超60%,“拿地即开工”成为现实。“全岗通办、上门接办、延伸包办”的服务模式,“千警联百企”“政企早餐会”等活动的开展,让干部沉到一线,把问题解决在现场——1373次深入企业,60件诉求妥善解决,105家规上企业配备“项目管家”,一张张“暖心服务卡”背后,是政府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担当”的深刻转变。

要素保障的“组合拳”更让企业发展底气十足。“标准地+弹性年期”供地模式,让项目落地“不等人”;“百企校园行”“春风行动”等10+N就业服务活动,为企业送来“人才活水”;科技政策超市、科技招商联盟的搭建,加速了科技创新要素本地转化;而“化工贷”“科创贷”等12款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推出,累计为2084户(次)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12.86亿元,有效破解了企业“融资难”。

从“严管”到“智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担当”,从“单一支持”到“生态赋能”,“无事不扰、玉事有我”渐成常态。玉门正以愈发创新开放的姿态,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投资玉门、安心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的共识与选择。徐玮、窦文静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