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华:“项目警官”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摘要:今年以来,江华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扎实推行“项目警官”工作机制,通过采取综合施策、精准用策、一企一策等举措,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护航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邢成敏报道 湖南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永州市第一家省级高新区,现有工业企业177家,从业人员约1.4万人。随着园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落户项目企业不断增多,各类警情和矛盾纠纷日有提升。今年以来,江华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扎实推行“项目警官”工作机制,通过采取综合施策、精准用策、一企一策等举措,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护航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走访巡查里夜擒“仓鼠大盗”
深夜的江华某电机厂仓库里,企业负责人盯着监控屏,摇头苦笑:“这些铜线都够再造三台电机了。”监控画面中,仓库主管陈某某正偷偷将铜料塞进私车后备厢,证据确凿。蹲守多时的保安一边通知项目警官,一边悄悄向仓库方向合围,项目警官邹运来收到消息后立即带着警力赶来,这个白天西装革履的“搬运工”仓皇翻墙逃走,最终在厂区外的绿化带被当场擒获。
今年4月走访时,邹运来就注意到企业物料损耗异常。他与企业工作人员一同逐段核查线路,对照仓储系统数据画折线图,最终锁定每周三凌晨的监控盲区时段。邹运来随即制定蹲守方案,并提前与企业安保人员进行沟通,相互配合进行蹲守抓捕。案件告破后,办案民警不仅追回3万公斤铜材,还顺藤摸瓜断掉外省销赃点,总计追回涉案财物180万余元。
今年以来,城北派出所民辅警组织企业安保人员开展培训演练11次,侦破侵害企业利益案件4起,企业员工主动上报可疑情况同比增加41%,警企之间的信息互通、信任共建和协同防范机制日益紧密,企业安全感、满意度得到切实增强。
“这是定做的专属锦旗”
在城北派出所荣誉墙上,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敬赠的锦旗格外醒目,“为企业办实事”六个金线绣字熠熠生辉。这面锦旗背后,是“项目警官”机制精准服务企业的生动写照。
此前,该企业在新建智能化车间过程中,面临安全生产领域涉及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多部门的复杂审批事项。面对堆积如山的申报材料和迫在眉睫的工作订单,企业负责人一度束手无策。负责该企业的项目警官何耀辉主动上门对接,开展全流程服务指导:一方面,深入车间实地勘察,结合安全生产规范要求,指导企业优化安全设施布局方案;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协调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职能部门系统梳理出各类申报材料清单,明确并联审批路径。通过精准指导申报流程、实时跟踪审批进度,使原本需要数周的审批周期大幅压缩,保障了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翻开何耀辉的走访日志,2025年累计13次入企巡查的记录清晰详实:既有对消防设施、危化品管理的专项检查,也有为电子企业调试安防无人机系统的技术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日志中记载的22条企业诉求建议已建立专项台账,其中涉及用电保障、员工住宿等16件急难事项均通过“项目警官”协调机制高效办结。这种“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模式,让“项目警官”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护航员”和“贴心人”。
茶香化解了“火药味”
园区发展,和谐稳定是基石。针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易发的劳资纠纷、用地争议、合同矛盾等风险点,城北派出所“项目警官”们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他们不仅是执法者,更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风险隐患的“预警员”。
“各位先尝尝新采的桂花茶!”项目警官陈东炜端着茶盘挤进争吵的人群。4月20日,园区两家厂房企业因围栏边界争执不下时,陈东炜联动国土、司法等多部门启动联调机制。从测绘图纸到费用核算,专业小组现场办公,僵持三个小时的“死结”化为茶水氤氲里的调解协议。
这正是城北派出所创新打造的“警企下午茶”机制的日常体现。项目警官定期对重点项目企业进行上门走访,建立动态的“重点项目风险预警清单”,对摸排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今年以来,园区警务室组织的11场“警企下午茶”里,已将6起纠纷化解在萌芽期,涉企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75%,全力服务保障了辖区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