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新孟良崮战役”

2021-03-08 14:08 中国发展网
脱贫攻坚 红色革命老区

摘要:皇营村村民段遵起感慨地说:“看到他们骑车下村入户,进田头,大伙儿都高兴,党员干部艰苦朴素的作风又回来了,他们不但及时把党的好政策及时传达给我们,而且在我们遇到难题时,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李锋 记者尹明波报道 在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选派蒙阴县第一书记工作队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殊荣。

604214b05583d

 2020年10月11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周连华(右三)调研第四轮第一书记帮扶工作。叶丽江/供图

604214b7b8e9a

2019年11月21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梁文跃(右三)一行观摩第一书记帮包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叶丽江/供图

604214bb7ad1d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四轮第一书记工作队同志合影(由左至右孙少博,刘占功,张弸,刘鹏,刘贤亮,叶丽江,程广涛)。叶丽江/供图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自2012年开始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共派出四轮、共30名第一书记到蒙阴县任职第一书记。工作队按照委党组要求和部署,积极主动转换角色,抓党建、定规划、上项目,既在基层和一线加强了锻炼,又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真正把心沉到基层一线,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低调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了“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

红色革命老区蒙阴县,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典型的山区县、生态县,因盛产蜜桃而有“崮秀天下,世外桃源”的美誉,但发展落后。工作队的第一书记们进村入户,吃住在村,解百姓忧、纾百姓难,以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路径,形成了“131”“125”等工作法,先后争取各项帮扶资金1.83亿余元,发展产业项目131个,增加村集体收入392.7万元,助力1359户贫困户顺利脱贫,打赢了脱贫攻坚“新孟良崮战役”。

摸村情、听民意,党群连心桥架起来

在蒙阴县垛庄镇,工作队的第一书记们每人都有一辆“专车”——捷马牌电动车。这事,还得从2012年3月说起。

当时,以李秋生为组长的第一轮第一批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队到村后,迅速扑下身子摸情况、谋发展。他们帮扶的村多是合并村,村民居住分散,自然村之间远的相距10多里山路,为便于工作,第一书记们每人购买了一辆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他们骑车到村里访民情、察民意,家家户户情况掌握地一清二楚,老百姓有事随叫随到。

皇营村村民段遵起感慨地说:“看到他们骑车下村入户,进田头,大伙儿都高兴,党员干部艰苦朴素的作风又回来了,他们不但及时把党的好政策及时传达给我们,而且在我们遇到难题时,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

任职以来,第一书记们克服走访户数多、外出务工人员多、春耕生产忙等实际困难,骑着电动车深入到农家庭院、田间地头,发放《走访入户调查表》和《“五通十有”情况调查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建立村情民意档案,并将第一书记服务联系卡亲手交到百姓手中,对群众反映的吃水、灌溉、道路、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协调有关单位,给予妥善解决。

一辆电动车,架起了党群连心桥。一年时间,工作队先后争取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解决了行路、吃水、上学等一批群众急需、急盼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第一书记们朴素务实的爱民形象、扎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成效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扬。

强阵地、抓班子,村支部战斗力强起来

罗艺尧是第三轮选派桃墟镇阎庄村第一书记,他第一次到村里开党支部会,就被雨淋了个透。原来,会议通知是9点开会,但直到10点多60名党员才稀稀拉拉来了不到30人。很快,雨便下了起来,他们本来坐在马扎上,后来雨越下越大,会议只能冒雨进行。

原先的村办公室已经不记得是哪年修建的,因为年久失修,早已废弃,这个下辖9个自然村2200多人的大行政村,多年来一直处于“露天”办公状态。工作队队长高建军表示,阎庄村并不是个例,桃墟村、魏城社区、陡山社区、吉宝峪青崖村、前城村、安康村,总共7个帮包村,4个没有办公场所、3个破旧不堪,党建阵地几近“失守”。

面对这一难题,工作队认真研究相关政策,了解到民政部门乡镇农村社区服务功能提升专项资金能够支持党建阵地建设,在向省发展改革委领导汇报后,工作队和有关处室多次到省民政厅主管处室对接工作,客观反映实际困难,“眼见为实,把他们请到村里实地看看,他们也就明白了办公场所对于这些贫困村的重要性。”

140万资金很快到位,工作队以此为杠杆,又撬动了市、县配套党建阵地建设资金380万,新建基层党组织办公场所4个、改造提升3个,“党员群众坐着马扎开会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6个村,2个五星级党支部,2个四星级党支部,还有2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作为第四轮工作队队长,刘鹏回忆刚来任职时的情形。“软弱涣散”,那就对症下药。沈家庄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战斗力不强,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张华杰作为20多年的老支书,思想保守。工作队“磨破嘴皮”,经一番教育鼓励,重新激发了老支书的干劲。同时培养后备力量,40多岁的张建华电商做得风生水起,是致富带头人,经与乡党委沟通决定把他吸纳到班子中来,选为支部副书记。同样的现象,还发生在长岭村。老书记得了重病,精力体力跟不上。工作队经慎重考虑,做通了老书记的思想工作,将年轻的村会计赵尊武选为新任村支书,同时,老书记继续担任村主任。新老书记实现“无缝衔接”,带领群众积极落实各个项目。

通过“强班子、带队伍、育骨干”三级联动,激发动能、激活内力。建立派出单位党支部与帮包村党支部“结对子”机制;按程序完成了1名支部书记改选;培养后备干部11人、产业带头人8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人,发展预备党员7人。1个村党支部被临沂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党支部书记被评为“乡村振兴好书记”,2个软弱涣散村完成整顿。

强产业、促发展,村集体村民富起来

隆冬时节,吉宝峪青崖村的产业大棚内温暖如春,村民亓发林正在修剪葡萄枝,大棚内种的是高温葡萄,对他这个老果农来说,高温葡萄还是第一次种植。“第一次种,各方面的管理还不是特别理想,不过收益还行,去年夏天,一棚葡萄10多块钱一斤,让电商全要去了。”这个大棚造价20多万,是第三轮工作队为吉宝峪青崖村带来的产业扶贫项目之一。像这样的高标准大棚,在7个村共建设了28个,有效改善了帮包村的种植结构。

脱贫致富,产业是基础。第一书记驻村前,7个帮包村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并不强。有411户、850人刚刚实现脱贫,基础尚不牢靠,容易返贫;另有39户、64人由于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尚未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在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结合实际,工作队精心编制了《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三轮第一书记帮包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规划(2017-2019年)》,大棚就是这个《规划》中首先要抓的产业项目。

“工作队整合720万产业扶贫资金,在前城、安康建设生态观光大棚,发展草莓采摘、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在其余5个村建设冬暖式大棚,发展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和甜瓜、葡萄、西瓜等优质水果种植。大棚建好后,我们无偿移交给村委会,让它成为村集体的产业。村集体通过租赁收益分红模式,为7个帮包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并带动贫困户平均增收1400多元。”工作队队长高建军介绍说。

2019年4月,蒙阴县旧寨乡迎来了第四轮工作队,旧寨乡因盛产蜜桃而被称为“桃花源”,但由于地处偏远,发展落后。驻村以来,工作队齐心协力、共谋发展,让“桃花源”焕发了勃勃生机。

北楼村地处“世外桃源”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域,高效农业园区初具规模,古桥、古槐、古街等旅游资源丰富,工作队突出特色农业和旅游服务业,整合资金197万元建设“农创中心”,探索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引领带动产业转型。

书堂村是传统的黄桃种植区,果品产量高,品质好,但应季果品集中上市,增产不增收,工作队以大棚桃种植作为突破口,生产反季果品,实现增产增收。

沈家庄、长岭、大上峪、吕家庄子村发挥村内闲置房屋多的优势,重点发展分散式光伏项目。

利用闲置土地,工作队整合6个村扶贫资金405万元,建设莲汪崖黄桃交易市场。

第四轮工作队任职以来,共争取、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520千瓦光伏电站1座,1500吨果品冷库1座,1500平方米“农创中心”和商业楼1栋,高标准农业大棚12座,培育规模电商企业1家,年增加集体收入80余万元,49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