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广西浦北县创新“园区+车间+庭院”招商策略,让返乡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2025-08-20 16:43 中国发展网
广西浦北县

摘要:浦北县坚持“服务好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理念,深化层级联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机制,整合市场监管、供电、消防等各方力量,全力打造有力度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中国发展网讯 吕广志、黎耿杰 记者龚成钰报道  人口长期“失血”,对于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一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更是地方政府难以言说的“痛”!2004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产业转移的利好政策,广西浦北县依托绿水青山的优质生态环境资源和便利的区位优势,着力聚焦“聚百家企业、创千个车间、联万户家庭”招商策略,精准收录810余名浦北籍在外经济能人,汇集不断返乡回流的优质技术型劳动力,整合大量民房庭院的空置资源和村集体的沉睡资源,成功吸引了一批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纷纷落地。

北通镇旱田村委坡儿自然村的易周彩的家中共有 7 口人,包括 3 名子女(1 名已上小学,另 2 名尚处幼儿阶段,未到入学年龄)及 2 位老人,丈夫外出在广东务工,她在家可以一边陪伴孩子照顾老人,一边从事服装加工,补贴家用。 农淦/

家门口增收,村民变身“上班族”

“我们夫妻2017年从广东中山返乡创业,现在已经在附近的村里一共开了6家制衣车间,有40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上班。有一些不能来车间上班的村民,我就让他们把缝纫机器搬回家,让他们在家里干,工资是按件来算的,工人月收入有2000元-5000元。”北通镇旱田村委党组织副书记符庆祖自称是第一批返乡创业的经济能人。

广西浦北东圣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入驻的是一家搬迁后空置很多年的旧厂区。在插花车间,一群年龄在60岁左右的妇女,一边大声说笑,一边组装着塑料插花。该公司副总经理冯志海拿着外发加工统计名单介绍说:“我们主要生产丝花塑胶制品、藤条品以及五金产品,除了模具部分,有一半的工序只能依靠手工组装。对一些因手脚不便和需要照顾家人而无法到厂工作的群众,我们会将塑料花外发让他们带回家加工。目前有17个村(社区)约800个家庭有外发加工的单子,每个家庭每个月能增加1000多元收入。”

广西浦北东圣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工人忙碌现场 王振钊/摄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县推广的‘园区+车间+庭院’招商策略,正是对中央政策的积极响应,根本目的就是让更多农民有工作、有收入。同时,也为我们县培养更多的熟练技术工人。”浦北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朱正芬表示,今年以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400多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73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28%。

让产业回乡、让妈妈回家

“我们开展了‘让产业回乡’、‘让妈妈回家’系列行动,委派招商小分队在广东中山市小榄镇建立了北通镇驻大湾区‘招商引资服务站’和‘返乡创业服务站’。”北通镇镇长何子海介绍说,这些举措吸引了大批浦北籍经济能人回乡开办加工车间,今年以来,引进各类产业车间总量达135家,带动全镇约8000人就业增收。

浦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丁元介绍了园区与车间的联动发展成效:“2024年推广‘园区+车间+庭院’招商策略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园区和车间(加工点)发展衔接联动工作机制,目前,已引导晟玮家居等31家园区企业向镇村延伸产业链,利用农村闲置空地、民房,建设了86家车间(加工点)。”

据悉,今年3月,浦北县启动招商引资暨深化“园区+车间+庭院”工作百日攻坚行动,坚持园区镇村齐发力、大小企业一起抓,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招商、大培训、大服务”行动,通过深入挖掘本地能人资源,摸清园区和镇村低效用地、闲置厂房等情况,建立企业用地用房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拎包入驻”条件,大力推动“浦工回浦、浦商回浦、客商进浦”,逐步形成镇村卫星车间“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县精准收录810余名在外能人(含车间主任等);新增镇村卫星车间(加工点)382家、总数达975家,吸纳就业2.6万人。

“人口流动本质是经济活力的温度计,产业才是真正的引力场。”浦北县委书记杨永冲说:“本地劳动力长期大量外出务工促使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式:留住人的根本不是户口簿,而是符合地域人口特点,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产业生态。”

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差异化布局

为打破“不沿海、不居中”的产业边缘地带困境,浦北县立足资源禀赋,引导产业差异化发展,避免“内卷式”竞争。制定了覆盖全县17个镇(街道)的产业车间分布图,统筹推进制衣、制鞋、编织、玩具等全产业链条布局:泉水镇、张黄镇、寨圩镇重点发展木材家具产业,北通镇、三合镇主攻制衣产业、乐民镇专注皮具产业,福旺镇、小江街道着力发展塑料花产业,平睦镇、六硍镇聚焦发展制鞋产业等。这种差异化布局避免了招商引资中的同质化竞争,促进了产业集群之间资源整合与共享。

“我们全镇130多家产业车间的布局,充分结合集镇主要路口、主要路段和村庄规划谋划布局了服装产业车间超100家,工艺编织、工艺插花、轻工电子三大产业车间实现‘多点开花’,初步形成了‘一主三辅’的产业车间。”在亿达服装厂的产品展厅,北通镇办公室主任黄建昌介绍了当地的产业车间分布图。

在浦北智大产业园,据浦北和誉玩具公司总管潘燕平介绍,浦北和誉玩具项目是总公司今年5月在广西布局的首个重要基地,主要生产毛绒玩具及周边产品。目前,已经在乡镇开设了7个车间,带动1000多人就近就业增收,每月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多数村镇卫星车间是利用闲置的民房和村里的闲置空地开办的,基础设施有些简陋,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大多数村镇加工车间是由返乡经济能人开办的,为鼓励他们的创业热情,暂时没有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打造“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不是喊口号,而是把每一件小事办实、每一个环节做细。只要家里做得好,人就不会往外跑。”广西芯和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分享来到浦北县张黄镇开办企业的感受。

为解决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浦北县推出多项暖心举措。针对园区企业员工子女入学问题,推出专项措施,对进入重点工业企业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的员工,在企业所在地学校解决其子女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入学问题。去年实施以来,累计吸引1.2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在县城和浦北泉水工业园区组建了2个嵌入式就业服务工作站,线上+线下齐发力,累计为重点工业企业招工9000多人,全力助力企业稳产、达产、增产。

据介绍,浦北县坚持“服务好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理念,深化层级联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机制,整合市场监管、供电、消防等各方力量,全力打造有力度有温度的营商环境。通过全方位满足产业项目在落户、开工、投产、用工、融资各环节的需求,为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保驾护航。今年以来,浦北县市场主体在钦州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担业务1331笔、授信规模3.65亿元,授信金额1000万以下的担保费率均不超过1%,稳定市场各类主体4.69万户,有效地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共受理办结各类“高效办成一件事”3万余件,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网上可办率、按时办结率分别达到99.77%、100%、100%。

“镇村卫星车间规模虽小,但一头连结园区企业、一头辐射庭院就业,通过‘园区+车间+庭院’模式,既促进园区企业发展壮大、又助推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就业创业。”浦北县委书记杨永冲介绍道,目前,浦北还探索了村集体主导、产业资金项目奖补、企业和经济能人共同参与建设的“乡村共享车间”方式,培育孵化更多有发展前景、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镇村卫星车间,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