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两当:“五维党建”破解林区发展治理难题
摘要:党委统揽“第一责任”,逐级构建“县委+县级林长+乡(镇)林长”“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党员”上下贯通、横向覆盖的联动体系,全面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实现“林长责任”与“党建责任”一肩挑、双落实。
甘肃省两当县怀抱秦岭林海,生态禀赋得天独厚,发展重任在肩。近年来,两当县紧扣“五区”基层党建部署要求,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以党建为根脉,构建“责任联扛、区域联建、应急联守、产业联兴、治理联治”的林区五维党建体系,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生态守护力、协同驱动力、应急战斗力、产业引领力和治理凝聚力,在林海深处书写“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生态绿催生产业金”的时代答卷。
责任联扛:织密生态守护的责任闭环
党委统揽“第一责任”,逐级构建“县委+县级林长+乡(镇)林长”“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党员”上下贯通、横向覆盖的联动体系,全面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实现“林长责任”与“党建责任”一肩挑、双落实。全县302名各级林长中,16名县级、53名乡级、233名村级林长,既是生态管理者,更是党性践行者。林区关键区域的“党员林长责任岗”,绝非简单的岗位标识,它是“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承诺,更是党组织将“生态优先”具象化的载体。
森林抚育现场,党员突击队攻坚拔寨,攻克华山松大小蠹防治难题;智慧林长和护林员巡护系统等信息化平台背后,党员技术专班日夜打磨,实现“天空地”监测网的精准运行,重点区域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长责任”与“党建责任”在数据流转中深度互嵌,推动森林覆盖率、蓄积量连年攀升,绘就生态保护的“红色刻度”。
区域联建:激活区域协同的红色动能
打破“林区管生态、地方管发展”的条块分割,以党建为“融合剂”,构建“场镇村”党建共同体。基层党组织牵头签订共建协议,创设联席会议制度——每月一碰头,聚焦林区发展堵点;每季一研判,破解治理协同难题。站儿巷镇社区与云屏林场党支部创新“阵地共享、服务共融”模式:党群服务中心既是政策宣讲台,也是应急救助站,更成为林下经济培训课堂。
防火期里,党员志愿服务队跨区域联动,宣传巡护、隐患排查无缝衔接;造林季时,联合主题党日化作“绿色播种行动”;防汛期等重点时段,党员突击队跨区域集结,联合开展河道清淤、隐患排查。党建引领下,区域治理从“各自为战”迈向“握指成拳”,涉林矛盾纠纷大幅下降,群众从“生态旁观者”变身“护绿主人翁”,勾勒出共建共治的红色版图。
应急联守:锻造防火救灾的钢铁长城
面对森林防火“烤”验,基层党组织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战斗优势”。依托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四邻微网格”,构建“党员片长+农户网格”的防控体系:村党支部委员化身“防火哨兵”,串联起千家万户的“安全防线”;森林草原防灭火“8311”机制背后,是党员24小时值守的坚守;无人机巡护前沿,是党员技术骨干的探索突破。
防火紧要期,党员带头入户宣传,把“防火令”变成群众的“安全共识”;高火险时段,党员突击队枕戈待旦,让“打早打小”成为制胜法宝。连续多年重特大火灾“零发生”的背后,是党建激活的“神经末梢”在发力,是组织优势铸就的“铜墙铁壁”在守护,诠释着安全底线的红色担当。
产业联兴:蹚出绿色转型的富民新路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基层党组织通过“支部共建”“场镇村联建”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成为林下经济发展的“领航者”,绘制“全域有机”发展蓝图,在产业链上全程“架桥铺路”:从统筹布局林药、林菌、林禽等发展方向,当好精准谋划的“规划师”;到链接高校、企业资源破解技术瓶颈与销售难题,做好贴心服务的“服务员”;再到党员带头人率先试种茯苓、羊肚菌,成为敢闯敢试的“示范者”,党组织的引领力贯穿产业发展全链条。
在此基础上,“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顺势而生,将分散的小农户拧成发展“一股绳”,让单打独斗的散户有了抱团突围的“主心骨”。云屏林草鸡养殖突破238.74万羽、林麝存栏达975只,林下套种中药材猪苓、天麻各0.1万亩,花椒嫁接换优10万株、核桃高接换优1万株,茯苓嫁接技术推广后80余亩茯苓化身“黄金菌种”,传统种养植业在技术赋能下焕发新生。新建成的林药林菌实训基地,年培育羊肚菌18亩、袋料木耳3万余袋、椴木木耳6000余棒。从零散种养到集群发展,从技术瓶颈到创新突破,党建引领下的林下经济正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集群突围”的跨越。群众也从最初的“观望者”,变成了主动参与的“实践者”,山林间的生态红利,最终化作了群众口袋里实实在在的“红色收益”。
治理联治:构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
将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与林区治理深度融合,是“党建创新群众工作”的关键落子:基层党组织以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为载体,搭建“听诉求、解难题、聚共识”的闭环。产业规划中,通过“院坝会”收集群众对林下经济的期待,动态调整种植养殖布局;矛盾调处中,依托党员调解员,将多起涉林纠纷矛盾化解在“微网格”,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林”;生态监督中,发动群众通过举报破坏行为,形成“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这一机制不仅解决“事”,更凝聚“心”——让群众从“被动接受治理”变为“主动参与建设”,深刻诠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两当实践的深层逻辑,在于党建与林区治理的“基因融合”:从责任联扛的闭环构建,到区域联建的动能激活;从应急联守的长城锻造,到产业联兴的路径创新,再到治理联治的生态重塑,每一步都贯穿着“党建引领”的红线。未来,两当将持续深化“五维党建”体系,让党旗在林海中更高飘扬,为秦岭生态屏障建设贡献更多“红色智慧”。(两当县委组织部 供稿)
来源: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