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甘肃通渭:深耕文化沃土 赋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9-29 16:01 中国发展网 韩菩鸿
高质量发展

摘要:甘肃通渭县通过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一幅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惠民的生动画卷正在通渭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甘肃省通渭县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建设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文旅名县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文艺工作焕发新活力、再上新台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能。

 夯实基础,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

通渭县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抓手,持续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严格按照“十有”标准,扎实推进全县18个乡镇332个农家书屋的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并着力打造一批“示范书屋”。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创新借阅方式、广泛开展“书香陇原·阅读点亮书香通渭”等全民阅读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阅读热情,使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

同时,全县应急广播体系全面建成并高效运行,建成1个县级播控中心、18个乡镇分控中心、314个村级广播室及786套接收终端,实现了信息发布、应急指挥的全覆盖。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让文化服务更加便民利民。

培育品牌,文旅融合迈出坚实步伐

通渭县注重品牌培育与典型引领,成功打造“翰墨励志”书画服务、“店小二”便民服务等36个志愿服务品牌,其中“翰墨励志”品牌入选省级品牌库。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文明创建“培育库”和先进典型“储备库”,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文旅融合方面,通渭县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8大类42个文体旅游项目,总投资达122.54亿元,着力构建翰墨文化休闲区、温泉康养核心区等五大功能板块。通过举办文化旅游产业推介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外界集中展示通渭独特的书画、温泉等优质资源,产业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强化监管,营造清朗健康文化空间

为维护良好的文化市场秩序,通渭县持续开展“清源”“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上半年累计出动文化执法人员300人次,检查各类出版物经营单位、印刷企业、影院等150家次。重点加强网络直播巡查,坚决整治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内容,积极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各学校积极开展“绿书签”行动,有效护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了出版物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活动纷呈,文化惠民绽放绚丽光彩

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将通渭的文化建设推向了高潮。成功举办的“陇上神泉·书画通渭”文旅融合大会、第三届定西文化艺术月通渭专场文艺汇演及甘肃省“四季村晚”秋季主场活动,吸引了超1.5万人次现场观看,线上直播观看量达22万人次。

传统戏曲惠民:为期5天的秦腔惠民演出上演10场大戏,吸引超10万人次观看,外地戏迷占比达30%,有效带动了周边消费。

书画艺术盛宴:“书画通渭”系列采风展览活动集中展出全国及本土书画、非遗作品2100余幅,参观人次超5万,配套的《美育大讲堂》公益讲座惠及2000余人次。

体育赛事破圈:“同心杯”第三届和美乡村篮球邀请赛(村BA)火爆异常,全网总浏览量达999万人次,县属平台观看人次突破720万,创下通渭体育赛事传播新纪录。

康养消费融合:“陇上神泉”康养休闲活动通过中医温泉体验和特色产品展销,实现了“康养+文化+消费”的深度融合。

此外,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文艺轻骑兵下乡、志愿服务宣讲队“五进”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上半年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4800余场,受众10万余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和优秀文化成果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甘肃通渭县通过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一幅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惠民的生动画卷正在通渭大地徐徐展开。(韩菩鸿)  (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