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在“量增”“质升”中作答“效益试卷”
摘要:实践证明,“量的合理增长”是以“质的有效提升”为前提,大庆石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让高效产品保持合理增速,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
9月27日,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尿素散料装车改造项目经过25天试运行,实现装车模式优化。装车提速意味着农资运输周期的缩短,成本控制带来的价格优势与稳定供应,强化了大庆石化在区域农资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成品油市场发生趋势性变化、化工市场“内卷”竞争加剧,如何答好拓市场、扩销量、增份额的“效益试卷”,大庆石化瞄准重点领域与核心技术,攻坚研发、生产环节,谋划产业布局和市场供给,推动“通用产品创王牌、专用产品创高端”战略落地见效。今年前8个月,橡塑产品在东北市场配置率同比提高5.36%,新材料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加近3万吨、2000吨,产销协同能力持续提升。
锻造市场“硬通货”
在大庆石化聚烯烃部低压装置生产线上,拉丝料5000S已经连续生产30多年。这款荣获国家金质奖章的产品,凭借优良的成型性能与机械强度,成为远洋网绳下游厂家指定原料,在市场中保持“质优价高”优势,是聚乙烯产品阵营中的“王牌”产品。
“王牌”的底气源于质量的持续稳定。“下游厂家对基础原料的核心要求是持续稳定,即使指标在合格范围内出现浮动,也可能给后续加工环节带来影响和困扰。”聚烯烃部新产品开发组组长徐浩洋说。
经过长期的生产优化与市场培育,大庆石化拉丝料5000S已实现连续稳定生产与供应,即使货源紧张时,该产品仍比同类产品的价格高数百元,客户优先选择。“更换原料要承担设备改造的成本,而且下游企业已充分挖掘原料的性能潜力,并拓展应用到小口径管材等领域,供需黏性让合作更稳固。”大庆石化计划部副经理刘涛解释。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庆石化一方面聚焦通用产品提质升级,在稳固低压拉丝料、高压膜料等传统优势产品地位的同时,持续打造高强膜料DGDB6097等质量过硬、口碑一流的新“王牌”。另一方面,公司构建常态化客户沟通机制,通过持续优化服务提升客户忠诚度,筑牢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然而,相比新建炼企,大庆石化装置运行年限长,能耗、物耗偏高的问题客观存在。基础原料本身利润薄,如何在“走量创收”条件下,降低均一化产品生产成本?大庆石化以化工“三剂”国产化为突破口,在保障产品质量“不打折”的前提下,已稳步推进15种聚乙烯常用复合助剂的国产化替代,进一步增强通用料的价格竞争力,也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提供支撑。
打通产销“前后一公里”
眼下,在山东寿光蔬菜基地,菜农们正着手更换大棚膜,为种植下一季作物做好准备;长江以北的很多家庭忙于选购优质地热管材,他们要赶在供暖期前完成铺设。这些融入百姓生活的塑料产品,其管材专用树脂就有一部分产自大庆石化。
小小塑料颗粒,装载着大民生。大庆石化地热管材专用树脂于2014年开发,2017年实现稳定量产,如今,已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茂金属耐热聚乙烯管材产品。好产品广受认可,管材专用树脂也从研发初期的小众产品,逐步成长为满足农业种植、北方地区供暖等民生“刚需品”,销量随口碑同步增长。
高效产品创效的背后,是大庆石化对产销“前后一公里”的准确把握和长期坚持。前端,锚定地区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及行业政策,通过专项市场调研和定向攻关,掌握下游客户需求。后端,针对调研结果科学制定产销策略,与各区域销售公司紧密配合,积极增产高附加值产品,创效能力稳步提升。
以炼油特色产品石蜡结构优化为例,依托大庆原油直馏蜡油的原料优势,大庆石化抓住石蜡产品边际效益好的窗口期,攻关蜡脱油装置运行瓶颈,提高产品收率;对同一牌号石蜡的含油、熔点等指标进行精细调兑,满足客户要求。去年,石蜡产销量突破历史纪录,助力中国石油稳居国内石蜡市场份额首位。今年前8个月,石蜡产销量仍保持同比提升。
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庆石化深入细致研判风险,持续增强市场营销和价值创造能力。紧扣国际成品油添加剂市场需求,通过深化“一装置一策”、强化产销协同,1至8月份,化工MTBE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累计出口量同比增加4万余吨。
实践证明,“量的合理增长”是以“质的有效提升”为前提,大庆石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让高效产品保持合理增速,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
把准产业转型“航标”
从2025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回来近一个月,大庆石化化纤部生产技术组工艺工程师郭太一依旧兴奋,手握300余家客户信息的他,尽管明年退休,仍像年轻人一样,每天在超细旦腈纶特种长丝项目现场忙碌,全力为国庆期间开工做准备。这份奔头里,有将展会资源转化为项目投产的迫切期待。
“以前腈纶市场火的时候,我们跟时间赛跑,产出来就能卖出去。”郭太一见证过企业辉煌,也亲历过困境。腈纶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产品需求持续萎缩,“质优难价优”一度将装置逼至关停的边缘。
走通用市场的老路行不通,必须转型。锚定差别化、功能性纤维领域,大庆石化开启高端化纤产业新征程。作为中国石油唯一的腈纶生产企业,大庆石化可生产腈纶长丝、短纤维两大系列产品,年产能达到7万吨。近年来,企业以现有装置为依托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抗菌纤维、超高收缩纤维等系列高端产品,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从前看产能规模,现在看产业前景。”规划和科技信息部一级主管曾晗表示。随着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大庆石化紧扣“炼化生精材”方向,努力研发更多“金字塔尖”上的产品。目前,氯化聚乙烯系列产品牌号已拓展至7个,超高分子聚乙烯产品牌号5个,在部分高端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现在,也是跟时间赛跑,项目早开工早见效。”郭太一和同事们满怀信心,以冲刺姿态推进新项目投产创效。把准产业转型“航标”,敢闯实干,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中国发展网 刘莉莉 记者袁小峰报道)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