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共赴东方之约 共享市场机遇——中国为世界构筑高水平“开放之桥”

2025-11-04 18:26 中国发展网
进博会

摘要:本届举世瞩目的“东方之约”,将汇聚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4108家境外企业,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再次书写中国进一步扩大经贸“朋友圈”的生动注脚。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鲍筱兰 缪晓琴

在全球经济于不确定性海域中艰难前行的当下,一座横跨中国广阔市场与世界多元机遇的“开放之桥”,正以其愈发坚定的姿态,为全球发展之路投下指引的光芒。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

上海公安交管部门持续优化管控方案

历经八载未曾间断,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擘画与强力推动下,进博会从无到有、越办越好,如今已跃升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核心平台,以及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典范。

本届举世瞩目的“东方之约”,将汇聚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4108家境外企业,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再次书写中国进一步扩大经贸“朋友圈”的生动注脚。

引领之桥:以开放之策应对全球变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近期胜利召开,围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作出专章部署,明确了积极扩大自主开放等重要任务,释放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精心办好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是这声春雷之后涌来的一波润泽世界的春潮。

开放是发展自身、造福世界的康庄大道。本届进博会的“对外开放”底色愈发鲜明:1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参展,同比增长23.1%;163家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参展,同比增长23.5%;尼日利亚、瑞典、哥伦比亚首次担任主宾国,吉尔吉斯斯坦首次参展,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

这些数字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大市场的坚定信心——进博会前七届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助力各国企业共同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困局。如今的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将超15万亿美元,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8亿。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迈入第八年的进博会不仅是全球新品首发地,更是前沿技术“首秀”的绝佳舞台。德国西门子公司携10余款工业人工智能(AI)产品与解决方案亮相,美国企业罗克韦尔自动化推出显著提升系统通信效率和扩展灵活性的多款新产品,加拿大可立克魔科技公司全球首发面向“银发族”的家庭陪伴机器人ClickCopilot,法国云帆智控公司首展具备双臂协同30公斤负载能力的电力具身智能机器人……今年进博会将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一系列“硬核”科技产品和创新方案即将集中登场、加速落地。

作为进博会的“思想引擎”,同期举办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将聚焦“践行四大全球倡议”“增强全球南方经济韧性”等33个议题,邀请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00余位政商学界人士共议全球治理。《世界开放报告2025》及最新世界开放指数将同期发布,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服务之桥:以创新之翼激活市场活力

一座桥梁的稳固,离不开稳固的基石。上海作为进博会的主办城市,以“一流城市形象”和“一流服务保障”为目标,推出一系列精准化、国际化的制度举措,让展客商“进得来、留得下、做得成”。

如何充分平衡市民出行需求和管控要求?上海公安交管部门秉承“既保安全、又优服务”的理念,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走访、调研、协商等方式,持续优化管控方案,将管控范围维持在2-3平方公里。

如何全方位、全时段防控潜在风险?上海市消防救援局成立进博会消防安保前方指挥部,将国家会展中心划分为5大片区、26个责任馆区,协调增配220名消防专职保安,执行“分片驻守、多点同出”“昼夜双驻勤”的战备执勤模式。

根据参展观展的不同需求,上海市商务委面向中外展客商提出了一系列便利化服务措施。如首次将电子口岸签证适用于进博会外籍展客商,机场口岸开通16条边检专用通道,提供“审核、签发、入境”一站式服务;“入境通(Easy Go)”平台聚合“食、行、游、购”30个小程序,支持多语种实时翻译,成为外籍展客商的“随身顾问”。

消费支付“便利化”制度创新,不仅提升了展客商的体验,更体现了中国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决心。上海6.6万家商户、9.6万台终端支持境内外银行卡支付;场馆内58家餐饮商户均支持外卡支付,提供欧洲、日韩、东南亚及本帮菜等特色美食;全市轨交车站支持境内外银行卡闪付及数字人民币过闸,主要星级酒店布设外币兑换设施,让“消费无障碍”成为现实。

联动之桥:以共享之基凝聚合作共识

“共享+共创”的办会核心,宛如无数双紧握的合作之手,诠释着“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进博会规模越办越大、影响越办越强的独特魅力,正在于它不仅希望“买全球”,更主张“惠全球”。

本届进博会企业展以“六大展区+创新孵化专区”为框架,聚焦前沿引领、创新突破、发展赋能,成为全球企业展示成果、对接市场的“黄金平台”。届时,“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故事将在会场不断上演。

展区策划更加“前沿化”。本届进博会将呼应“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体重管理年”等新兴消费理念,创新打造“进博体育公园”“国际汽车文化展示区”“银发经济跨界联动区”等亮点板块。“银发”题材从医疗展区拓展至消费品展区,推动产业融合;“体重管理”主题覆盖农食、医疗、消费品等展区,呈现“饮食调控—科学运动—健康生活”全链条成果。

展示内容更加“创新化”。本届进博会齐聚全球头部企业,既有十大工业电气企业、四大粮商等行业龙头,也有医疗领域跨国企业携慢性疾病、罕见病治疗产品亮相;细分领域领军企业首次参展,带来全球首发(小直径可控扩张血管支架)、亚洲首秀(人工智能助听器)、中国首展(锂离子电池导电添加剂)等新品,彰显进博会“全球创新试验场”的地位。

展会成效更加“务实化”。本届进博会首次设立“跨境电商优选平台”及“跨境电商服务区”,做实“重要采购商选品会”,依托“数字进博”实现智能匹配,助力境外展品精准对接中国市场;引入国际知名专业展会资源,实现展商资源共享;扩容非洲产品专区,支持最不发达国家用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非洲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80%。

本届进博会通过构建“东方暖流”,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同时借助溢出效应促进中外企业合作研发与市场共享,彰显了开放型经济对全球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这一“双向奔赴”的开放格局,既是应对保护主义逆流的现实选择,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宣言。

民生之桥:以惠民之举增进人民福祉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已从单一贸易平台扩展为涵盖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多维生态体系。‌它不仅是促进经贸合作的舞台,更是连接市场与民生的“纽带”,让开放成果惠及更多普通百姓。

开幕当日,“2025中国国际精品消费月”也随之启动,联动进博会推出“进博首发新潮流”“精品惠购新场景”“环球美食新口味”等“申城五新”活动;上海迎进博消费嘉年华同步开启,让展客商及市民体验“国际精品+本土特色”的消费盛宴。

依托进博会打造进口商品集散地,上海2024年进口总额达2.45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28%;高技术产品进口增长39.1%,消费品进口结构不断优化。1-9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逐季扩大,第三季度超10%;新增首店787家,举办首发活动2000余场,数字消费(直播网络零售额3690亿元,同比增长23.6%)成为新增长点。

目前,服务消费已经成为上海大力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借助进博会强大的“聚光效应”“乘数效应”,上海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

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华源介绍,上海促进文旅商体展联动,稳步扩大服务消费,出台“乐·上海”服务消费券,带动餐饮、旅游、电影、体育等消费。1-9月,上海旅游入境人数超63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同比增长近30%;举办各类文博展览近千场,接待观众4000万人次;举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110余项,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增长8.5%。

第八届进博会的开幕,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生动体现,是全球经贸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开放桥”,进博会不仅为中国市场带来了全球优质资源,更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确定性。它连接着五大洲的商品与市场,连接着各国企业的梦想与机遇,更连接着全球人民的生活与希望。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进博会就是这片“大海”的关键“入口”。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决心,让中国拥抱世界的发展契机。这座多元的“开放桥”,将继续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期待,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