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来——20多家国家、省市主流媒体记者齐聚大庆石化
摘要:活动通过新华网全程直播,当天吸引超500万人在线观看,让大庆石化的创新发展成果走进更多人视野。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小峰 林强报道 向“新”而行、向“质”图强。 8日,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2025年开放日活动。新华社、人民网、央广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及网站,省级重点新闻单位的20余名记者走进大庆石化,实地探访化工装置现场,深入了解大庆石化在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强化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部署,推动炼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丰硕成果,切身感受现代炼化企业的风貌与担当。作为纪念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是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牢记重大嘱托,当好标杆旗帜的具体实践,也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活动通过新华网全程直播,当天吸引超500万人在线观看,让大庆石化的创新发展成果走进更多人视野。
带着对大庆石化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期待,记者团的实地探访正式拉开帷幕。每到一处,现代化的生产场景、前沿的科创成果都让大家驻足细观,深刻感受新质生产力在炼化领域的生动实践。
记者们首先走进“石化之光”展厅,详实史料与生动讲解交织,清晰梳理出大庆石化60余年的发展脉络、辉煌成就与社会贡献。大家沉浸式感受企业以标杆担当打好能源保供攻坚战,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向‘新’而行、向‘质’图强”的坚定步伐。
“这就像化工装置的‘智慧大脑’!”一进化工区中控室,巨大电子屏与整齐控制台便吸引目光,操作人员轻点鼠标,生产装置实时状态清晰呈现。讲解员介绍智能化技术在生产、管理、安全中的创新应用,大家直观看到大庆石化以科技赋能推动炼化生产向高效、安全、智能迈进,现场讨论热烈。
乙烯二部E3装置区现场,钢铁丛林气势恢宏,据介绍,E3装置脱瓶颈及下游配套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项目建成后,装置年产能将从66万吨提升至78万吨,能耗将进一步降低,充分彰显大庆石化持续提质增效、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在E3装置前,巡检机器人、红外无人机、智能巡检仪、布控球等智能化生产设备纷纷亮相,展现出现代化工厂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
开放日还为媒体记者们精心设置大庆石化网红打卡点,记者们纷纷在E3装置前打卡留念。
走进消防保卫联合指挥中心,LED大屏上多路监控信号实时流转,171套装置区的应急资源实景呈现。负责人杨启旺指着系统介绍:“接警语音转译、一键群呼响应,全面推动了大庆石化安全保卫工作从‘人防’向‘技防’的智能转型。”
大庆石化化肥厂史馆内,千余幅老照片、泛黄荣誉证书与承载着时光印记的工具,将大家带回过去。讲解员讲述化肥部50年“为国造肥”历程,大家手捧纪念化肥,触摸尿素颗粒,深刻体会企业坚守使命、服务粮食安全的国企担当,以及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厚植民生底色的情怀。
“这就是把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啊!”站在化肥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现场,记者们望着平稳运行的大型设备,不禁发出感叹。讲解员上前介绍,这套装置投用以来已累计外送二氧化碳超20万吨,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活动中,公司还为记者们准备了大庆石化自产的化肥小礼品,让大家亲手触摸产品,直观感受企业过硬的产品质量。
随后,大庆石化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马德骏介绍RTO废气处理、水上光伏、土壤源头治理等项目。记者们认真聆听,对大庆石化多年来在环保治理上的显著成效连连称赞,更认可企业打造行业领先绿色低碳示范企业的坚定方向。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