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2025金砖智慧城市排名》《2025全球太空基础设施评估》报告在京发布

2025-09-15 15:22 中国发展网
智慧城市 话语权

摘要:北京正全力打造“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的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天地协同”理念将巩固中国在智慧城市和太空基础设施等前沿交叉领域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全球治理的国际话语权、规则制定权和议程设置权。

中国发展网讯  9月13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框架下,“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论坛于北京首钢园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浙江外国语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院联合主办,港湾海外、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及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联合支持,共同发布《2025金砖智慧城市排名》与《2025全球太空基础设施评估》两份报告,为全球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发展贡献“中国框架”与“行动指南”。会议汇聚来自全球42个经济体的高级别代表,包括10国驻华大使或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国际化率高达66%。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叶静漪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智慧城市与太空探索已成为影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领域。智慧城市代表数字时代地球文明的新高峰,太空基础设施则关乎地外空间战略利用与全人类未来的共同福祉。二者深度融合、天地协同,将深刻重塑全球发展治理体系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彭雪海表示,北京正全力打造“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的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天地协同”理念将巩固中国在智慧城市和太空基础设施等前沿交叉领域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全球治理的国际话语权、规则制定权和议程设置权。

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毛振华指出,金砖智慧城市排名和太空基础设施评估是北京、杭州、深圳三地共同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高水平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践行多边主义、注重行动导向”的全球治理理念。

在主旨演讲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前副部长于洪君指出,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与“关税胁迫”严重打乱全球经贸秩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保持定力,坚持扩大自主开放,以“打则奉陪到底,谈则敞开大门”的原则应对挑战,坚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展现与时代同行的负责任大国担当。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北京办公室主任哈米德·麦哈穆德(Hamid Mehmood)的致辞所言,(由于算力、算法进步)我们并不缺失数据,缺失的是(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灾难)决策。人类是否能预见灾难并不是挑战,而是能多快地将信息传达给第一响应者、规划者和投资者。

《2025金砖智慧城市排名》与《2025全球太空基础设施评估》是本次论坛的核心成果,由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陈溪作报告发布。

《2025金砖智慧城市排名》对238个金砖国家及全球标杆城市进行了系统评估。中国城市表现卓越,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与纽约、慕尼黑、芝加哥、巴黎、伦敦、旧金山、新加坡等城市同位本次评估结论前5%,展现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全球领先实力。该报告从通信、交通、能源、水生态、公共卫生、城市应急、政务服务、数字社会等模块建立“区域融合”导向的评估体系,为2025-2035年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引框架。

《2025全球太空基础设施评估》是全球首份基于空天科技评估人类地外文明潜在延续路径的报告。该报告从生存、推进、交通、能源、通信、生产、治理等系统建立“星际联通”导向的评估体系,对43个经济体进行分析。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陈溪、北京大学教授王栋和清华大学教授朱旭峰分别主持“智慧城市与区域融合”、“太空基础设施与星际联通”理念在技术进步、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等三大维度的讨论。

巴林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谢胡和突尼斯驻华大使馆公使伊姆·阿雅迪分别阐述其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交通及能源,以及农业、旅游与渔业数字化进程。在各国官员参与的提问环节中,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国家高分专项副总师赵文波建议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空间基础设施培训体系,优先构建人才体系。北京大学空天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承旗提出空间通信网络是各发展中国家参与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且可行对象。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李苑与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研究员王大成提出基础设施与民生应用先行建议,弥合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数字鸿沟。

玻利维亚驻华大使 乌戈·西莱斯呼吁全球南方国家在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领域展开国际技术与资金合作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菲律宾驻华大使吉米强调展开跨国技术与资金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务实及公共利益导向智慧城市。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和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黄日涵分别建议建设务实的服务导向、耐心资本扶持下的基础设施导向、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导向的智慧城市。

马尔代夫驻华大使 法泽尔·纳吉布(H.E. Dr. Fazeel Najeeb)建议发展中国家应在多元体系中建立务实合作建立自主发展体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肖耿认为当前国际治理与金融体系失灵,阻碍了全球要素有效配置,需重构多边合作、开源平台与自由贸易三大支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展鹏分别从区域国别学视角阐述了“叙事竞争”与“领域+地域”的现实观点提供全球性治理解决方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提出构建“技术+法律”的制度基础设施推进中企出海。

image001

image003

image005

本次论坛提出 “天地协同”所搭建的技术体系,将推动人类在地球和地外空间构建融合联通的治理体系。两份报告的发布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履行大国责任的体现。它们为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实施路径或发展范式,是中国深化国际合作、探索前沿交叉领域全球规则的重要实践。报告将持续面向全球公开发布,为各国政策制定者、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参考,引导未来的全球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的合作与行动方向。这将巩固北京作为全球治理标杆思想策源地角色,加速“服贸会”的国际化、专业化以及北京的全面开放进程,塑造中国主场外交与全球治理新枢纽。

责任编辑:杨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