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广西师大学子三下乡:靖西壮锦耀千古,青春有为报壮乡

2025-08-21 17:00 咸宁新闻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国文化构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表征着一国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文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化瑰宝。古老的非遗文化昭示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脉,是值得我们用心守护的宝贵遗产。

为积极响应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对非遗文化传承的指示批示,为促进广西特色非遗壮锦的活态传承贡献青春力量,2025年7月,广西师大三下乡文化传承团“锦织壮美”走进广西靖西,实地走访靖西壮族博物馆,从历史和现实两维度探寻壮锦传承发展现状。

团队走进靖西壮族博物馆

行程首站,团队来到靖西壮族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1987年3月,靖西市壮族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靖西市壮族博物馆馆内设序厅(临时展厅)《壮族文化艺术陈列》《历史文物陈列》《民俗风情陈列》《革命历史文物陈列》等五个展厅。靖西市壮族博物馆的展出文物中,石器以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大石铲、石锛、石斧等为代表,民族文物主要收藏清代新娘凤冠、壮锦、绣球、提线木偶、夹沙陶、清代鹅字碑石刻及越南胡志明主席40年代在靖西开展革命活动时留下的剪刀、毛毯等。截至2019年末,靖西市壮族博物馆中藏品共计1077件,其中珍贵文物300件。

博物馆内景

在靖西壮族博物馆内,团队成员参观了博物馆内部各个区域,结合专业讲解人员,深刻了解了当地历史悠久文化,结合博物馆的壮锦知识展出,团队成员对广西壮锦发展历史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通过观赏传统壮锦纹样,了解壮锦织造技艺,使得团队成员在感叹非遗壮锦之美时更添对这一非遗文化的热爱,坚定了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决心。

非遗传承兴文化,一方锦绣绘山河。非遗传承,传承的是精巧技艺,是文化精髓,更是千年文脉。传非遗壮锦,览八桂风情。传承与保护非遗壮锦刻不容缓,吾辈青年更应积极响应国家保护非遗之号召,以青春之名,促文化之兴,共谱非遗传承新篇章!(广西师范大学 李美凤 肖皓扬)(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