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有钱买车没处停?这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回答了(2)

2021-05-31 18:38 中国发展网
城市停车设施建设

摘要:此次《意见》延续了2015年《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一些做法,并更加细化。比如允许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申请投资运营公共停车设施,原则上不对车位数量作下限要求;对小型停车设施项目和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的停车设施项目从鼓励实行备案制到要求实行备案制。

建成城市停车系统的时间表、施工图

增加车位,是解决停车难的最直观思路,因此,加强停车场建设,也成为党和政府对人民的牵挂。

基于当前发展状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停车问题,将加强停车设施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去年,《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一文明确提到,“在城市旧城和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停车场建设,托幼、养老、家政、教育、医疗服务方面都有巨大需求和发展空间。”去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将城市停车场纳入补短板工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将其列入建设重点之一。

一系列决策部署之下,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描绘了未来15年城市停车系统的建设蓝图,即到2025年,全国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到2035年,布局合理、供给充足、智能高效、便捷可及的城市停车系统全面建成,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小编看来,这份《意见》给出的思路很明确:

分类

区分基本停车需求和出行停车需求。基本停车需求有效保障,出行停车需求合理满足;

规划

普查摸底,建立城市停车设施供给能力评价制度,同时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功能要求,实行差异化供给策略和集约紧凑发展模式,科学编制城市停车规划。

操作

1、增加供给: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停车资源共享……

2、加强治理:加强停车换乘衔接、优化停车信息管理、推广智能化停车服务、加强建设运营监管……

3、制度护航:完善停车收费政策、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保障

强化资金、用地等政策保障,健全停车管理法规体系等。

总的来看,此次《意见》回答了停在哪、怎么停、如何收费这三个关键问题,相比2015年《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更为清晰的目标、更为系统的解决方案,相当于为下一步各地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一份行动指南和操作手册。

盘点这份《意见》,小编发现有以下一些显著特色:

1、“共享经济”的意味更浓厚了

在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教授李瑞敏看来,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停车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例如老旧小区、早晚接送孩子期间的学校、就诊高峰的医院以及来往人多的商业区等:北京海淀某知名小学附近道路,一到上下学时间,不但机动车拥堵严重,就连自行车通行都十分困难。而朝阳某医院门口,更是全时段拥堵。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冯凡举例说,到了夜晚,中心城区商务楼的车位空出来了,但小区里没车位;商务楼在工作日停车难节假日又有大量空余、大型商场与之相反,具有时空配置的互补性。中心城区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表面上的停车不足问题其实在宏观上表现为时空配置的不均衡。

针对此,《意见》明确鼓励停车资源共享: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率先向社会开放停车设施;鼓励商业设施、写字楼、旅游景区、体育场馆等停车设施在空闲时段向社会开放;鼓励居住社区在保障安全和满足基本停车需求的前提下,错时向社会开放停车设施;鼓励城镇老旧小区居民夜间充分利用周边道路或周边单位的闲置车位停放车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通过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实现车位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2、科技含量更高了

随着科技发展,停车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成为解决停车难题的重要手段。此次《意见》中,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力量均有提及。《意见》强调通过创新举措助力停车资源高效利用。比如,推广智能化停车服务。鼓励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系统在停车设施中应用;支持停车装备制造企业强化自主创新,加强机械式停车装备等研发,打造自主品牌;统筹推进路内停车和停车设施收费电子化建设等。

同时,鼓励多元主体合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完善和更新停车数据信息,促进停车信息共享;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停车信息管理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深度融合。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依法依规为公众提供停车信息引导等服务。

智慧停车一直被专家们视作缓解停车难问题的方向。“运用智慧停车技术,可以使交通拥堵减少30%,无效交通流减少12%至15%,寻找车位时间缩短6至14分钟,使政府、企业和民众实现三方共赢。”清华同衡规划院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王杰表示。

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智慧交通在一些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且应用广泛:如在山东济南,就曾利用滴滴的大数据管理城市红绿灯;手机地图提供的车流数据让市民合理安排出行。

3、面向相关企业的利好更细化了

此次《意见》延续了2015年《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一些做法,并更加细化。比如允许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申请投资运营公共停车设施,原则上不对车位数量作下限要求;对小型停车设施项目和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的停车设施项目从鼓励实行备案制到要求实行备案制。

同时,《意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全面参与设施建设、装备研发、产品供应、设施维保、运营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

对于2015年提出的“大力推广PPP模式”,此次《意见》则更细致地区分了不同类别,要求规范运用PPP等模式推动共同投资运营停车设施:对停车需求大、收益较好的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等区域的停车设施,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投资为主开发运营。有条件的城市片区可通过项目打包、统一招标、规范补贴等方式鼓励进行规模化开发。对停车需求较小区域的停车设施,可通过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政府适当让渡项目收益权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此外,在金融支持、用地支持方面的内容也更加细化,为相关企业提供一系列利好。

转变出行观念是根本

当你在抱怨某些时段某些区域的停车位难找、停车费高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可能政策是有意而为之?

《意见》提出,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停车收费机制,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一般而言,实行政府定价的通常是具有公益性质和自然垄断经营特征的领域,价格相对平稳波动小。将停车设施收费更多让由市场定价,意味着价格弹性更大(当然也需要科学制定且向社会公开收费标准),你有可能需要为停车这件事支付更高的价格。

功夫在诗外。解决停车难的根本,或许不在便利停车这件事上,而在于改变开车出行的观念。

1

《意见》鼓励大中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建设“停车+换乘”(P+R)停车设施,支持公路客运站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建设换乘停车设施,优化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出行结构。图为上海世博会期间的停车换乘方案。

“价格上涨后,如果车主承受得起,那就开车。如果承受不起,可能就会转变出行方式,改坐地铁、骑共享单车或步行了。”知名交通规划专家、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涛认为,放开收费后,可以促进市民转变交通出行方式,形成绿色出行,减少城市污染,让有限的公共停车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一些发达国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停车位会递减,以促使大家选择公共出行方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指出,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在高峰时段出现堵车现象,即便马路已经修建得十分宽敞,而且道路两旁与建筑之间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停车场。他提到,建筑上有个“退界”概念,也就是有根“建筑控制线”。在城市规划管理中,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应距离城市道路一定距离。建筑退界的出发点是将一些空间让渡给公共空间,安排建筑市政管线或消防登高面,如果都用来做停车场,带来的问题是街道的品质在下降,没人愿意逛街。

“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来看,街道和人‘让步’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就大幅下降了,这样的感受并不好,也未必是我们想要的城市形态。”王伟强说。

参考资料:

《更大力度、更深层推进城市停车建设与治理》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

《全国车位缺口已达约8000万个 停车场建设需要再发力》 人民日报

《今起北京取消道路停车人工现场收费,停车“老大难”问题能随之而解么?》 中国汽车报

《破解“停车难”,换个角度看问题》 上观新闻

《如何解决停车难?专家建议让价格杠杆发挥作用》 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