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把什么留给了“十五五”
摘要:我们共同见证了七张示意图所描绘的愿景在日复一日的奋斗中变为现实。这张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是大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的最好回报,也是对“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的深刻诠释。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评论员 | 崔立勇
五载砥砺奋进,七张蓝图成真。从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到城镇化空间格局,从粮食生产功能区到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呈现的七张承载着国家发展战略的示意图,已从当初的规划标记变作神州大地上的生动图景。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贯穿于“十四五”时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
过去五年,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外部打压遏制不断升级,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中国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而是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共同见证了七张示意图所描绘的愿景在日复一日的奋斗中变为现实。这张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是大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的最好回报,也是对“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的深刻诠释。
“十四五”历程极不寻常。七张示意图的背后,是依照规划,是攻坚克难,是重大项目建设的扎实推进和重大工程的逐个完工。
在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中,五年前规划中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和五大海上风电基地,如今已成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不能忘记,圆梦之路充满了挑战。截至2024年底,新疆累计外送电量达到8672亿千瓦时。2025年6月10日,我国“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疆电外送特高压三通道“疆电入渝”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来自新疆的电仅需7毫秒就可送达重庆。然而,这条“电力天路”长达2260公里,连接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省区市。一级级输电铁塔登雪山、穿戈壁、过沙漠,飞越黄河、跨过秦岭,建设者战严寒、顶大风,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开工不到两年,这项工程就已投运,助力新疆靠“沙戈荒”“输电致富”,重庆实现“用电强产”。
三张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图让更多地方的人们实现日行千里,然而过程谈何容易。甬舟铁路将结束舟山群岛不通铁路的历史,长三角唯一不通高铁的地级市舟山市将接入全国铁路网,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在建设中的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是目前世界第一高的海中桥塔,也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和世界最宽跨海大桥。2025年9月22日,海平面下65米深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掘进过半。宁波到舟山要跨越大海,海底隧道的施工难度和风险世界罕见,“甬舟号”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已先后完成12次地层转换,累计更换刀具2400余把,相当于每掘进1米就要更换一把刀具。
“十四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
这五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推动经济稳定运行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合理增速,更显难能可贵。一组组数据展现了中国经济在不稳定不确定环境下应变破局的能力和抗压耐压的韧性。
中国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始终专注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始终把握发展主动权,中国经济发展的每一步踏实而坚定。
跟着七张图,不难发现中国经济在发展改革进程中的沉着与奋发。七张图讲述的故事汇成一句话:最远的路就在脚下,最扎实的进步来自迎难而上的坚持。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正待启航。“十四五”留给“十五五”珍贵的礼物不仅是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就,更是那份从容笃定的发展智慧和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当新的规划蓝图徐徐展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递到未来手中。
责任编辑:宋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