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中国正处于一场新的能源科技产业革命的历史风口

2025-07-07 15:54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 程晖报道 

7月4日,中国新闻社国是直通车举办“能源中国——全面加速绿色能源转型 推动协同发展高端对话活动,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围绕“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与碳中和目标”进行演讲,深入剖析了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关键角色以及绿色低碳科技革命的现状与前景。

邹骥指出,中国正处于一场新的能源科技产业革命的历史风口。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即碳达峰与碳中和,已明确了实现路径,涵盖节能与提高能效、电力系统深度低碳化、工业电气化、新型燃料替代等方面。其中,光伏、陆上风电、电动汽车等技术不仅减排潜力巨大,且具有负成本效益,可助力减排约26亿吨二氧化碳。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装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以及电化学储能等领域均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展现出科技革命的强大推动力。

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地理位置来看,虽然许多前沿技术的创新源头仍来自美国,但中国已成为从实验室到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主战场。中国不仅降低了清洁技术的成本,还凭借规模经济、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工程人才储备以及有效的产业政策体系等优势,推动了全球能源转型成本的大幅下降。例如,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电池、热泵等技术的成本上处于全球最低水平,太阳能和电池的成本在过去十几年间成本降幅高达70%至80%。此外,中国在全球重要金属贸易中占据核心地位,成为全球重要的金属加工基地,为绿色低碳技术的产能提供了坚实基础。

然而,中国在能源转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尽管风光发电量占比已达到20%,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上升空间。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储能技术的应用,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机制,以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需求。

邹骥强调,中国的“双碳”目标不仅是对全球气候责任的担当,更是基于国内产业利益、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抉择。这一目标将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能,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引导投资方向,划定碳资产边界。中国正在接近高收入国家行列,沿海地区和主要城市群已具备发达经济体特征,经济增长的动能和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已占社会总投资的14%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能源安全、空气质量改善与气候变化减缓之间的协同效益日益显著,减少化石能源依赖将同时带来环境和气候双重效益。

展望未来,邹骥表示,中国应深化改革,坚定推进能源转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新质生产力发展。储能和电网灵活性成本应由各方合理分担,推广实时电价制度,发展虚拟电厂等技术,提升电网灵活性。同时,应将可再生能源纳入碳市场,支持风光产业的盈利性,吸引更多投资进入绿色低碳领域。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演讲的最后,邹骥分享了能源基金会在苏州和山西临汾开展的实践案例,展示了绿色低碳转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成效。这些案例表明,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当下的现实需求,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中国正在为全球能源转型树立新的标杆。

责任编辑:程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